安徽集中财力,打造两家全国一流医院!
9月8日,《合肥晚报》记者从安徽省财政厅社保处获悉,近年来,安徽省财政围绕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破“吃大锅饭”“撒胡椒面”的支持方式,精准支持打造高水平临床专科,提升全省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疑难重症诊疗水平。其中,统筹资金支持“中国科大附一院”和“安医大一附院”对标打造全国一流医院。
这两家医院均坐落省会合肥,不仅体量庞大,更在学科建设、人才集聚、科研创新等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堪称安徽医疗界的“双龙头”。
据“看医界”梳理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全国医院综合百强榜显示,2010至2016年间,安徽省仅安医大一附院一家持续入榜。自2017年安徽省立医院划归中国科技大学成为“中国科大附一院”后,该院也迅速崛起,稳居百强之列。
中国科大附一院:百年名院再启新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肇始于1898年的合肥基督医院,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省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医院坚持“一院多区”战略,目前形成中区(院本部)、南区(安徽省脑科医院、安徽省心血管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感染病院区(合肥市传染病医院)、北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等多院区协同发展格局,并正积极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滨湖院区(以老年医学和保健服务为重点)建设。
规模体量上,医院总占地面积约947亩,建成面积102万平方米,在建面积达122.7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7035张,年门急诊量超670万人次,出院患者约35万人次,手术量逾19万台次。
医院总占地面积(含规划面积)约947亩(不含老年医学康复中心),总建成面积约102万平方米,总在建面积(不含规划建筑面积)约122.7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7035张。
学科方面,拥有49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专科35个。人才队伍中,在岗职工近8800人,高级职称1200余人,包括特聘院士5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9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1人。
医院连续六年位列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等级,2022年位列全国第20;七度跻身“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百强,2023年共9个学科获全国提名或入榜。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全球医疗机构排名中位居第38位、中国第7;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排名第45,2个学科(护理学、心血管外科学)进入全国前10,29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0。
安医大一附院:江淮医学高地,持续领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办于1926年,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1993年获评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应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同时承担国家卫生应急移动救治中心和安徽省紧急医疗救治基地建设任务。
医院实施“一院多区”同质化发展,现有绩溪路院区、高新院区、南区三大院区。省公卫临床中心(北区)已完成移交,正加速推进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建设。由其依托建设的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安贞医院安徽医院,预计2026年初正式开诊。
目前医院总建筑面积达89.14万平方米,开放床位6038张,年门诊量699万人次,出院患者31.74万人次,年手术操作量24.49万台次。固定资产总值51.5亿元。
医院已建成45个临床与科研平台,拥有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住培基地和8个专培基地,获批1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和5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人才方面,高级职称专家1270余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40余人,拥有国家级人才5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江淮名医”62人,190余人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该院连续六年获得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等级,连续十三年稳居中国最佳医院百强榜,科研学术排名全国第38位,2022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第60,3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0,16个学科位居全省首位。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