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为矛,品牌为盾,这家眼科机构引领“近视赛道”
9月6日,是北京茗视光眼科成立运营的第12年,经过一轮的发展,北京茗视光更加坚定“技术为矛,品牌为盾”的精差异、深聚焦之路。
在近视赛道投资火热、相关机构雨后春笋般开业,营销战、价格战战火纷飞之时,北京茗视光坚持拥抱技术,追求安全与质量的极致。
“近视手术不是流水线手术,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北京茗视光眼科CEO于泓认为,近视赛道火热,差异化至关重要,差异化的关键和根基在于“技术”。北京茗视光眼科围绕近视深耕12年,综合实力已处于行业“第一阵营”。
作为一家社会办医,北京茗视光致力于成为中国近视手术专业品牌、全球近视手术引领机构。
技术为矛:硬实力支撑安全与质量
在每周的北京茗视光眼科业务会上,一些疑难近视手术案例都会被格外关注。
疑难近视手术数量是北京茗视光眼科一项重要业务指标数据。
与肿瘤、神经系统等重疾相比,近视手术更多是解决生理问题,但并不意味着近视手术技术门槛较低。
作为人体器官之一,眼球不大却以结构精细、复杂著称。
“每个人的角膜条件、眼睛健康情况、职业需求皆不同,近视手术存在严格、明确的禁忌症,手术方案设计需精准化、个性化。”于泓澄清一个专业人士与普通消费者之间关于近视手术的“认知误区”。
北京茗视光眼科CEO于泓
在目前诸多消费者对近视手术的认知中,技术成熟、手术快被熟知,禁忌症和最优手术方案被忽视。
“近视手术时间很短,能不能做、选择哪种方案获益最大,做了之后能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于泓认为,近视手术不是流水线式的手术,绝非手术台上那几分钟,手术背后蕴含更多的思考、判断、钻研。
原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视光中心主任、北京茗视光眼科总院长周跃华教授是1993年首批开展近视激光手术的专家之一,尤其擅长诊断和处理各类疑难屈光问题。在屈光领域,周跃华教授开创了诸多新技术路线和诊疗方案。
周跃华教授
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远视、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交联治疗圆锥角膜等技术均被周跃华教授成熟运用到临床中。
圆锥角膜是近视激光手术绝对禁忌症。在周跃华教授的门诊中,常有拿着异常角膜地形图前来会诊的患者。如果确诊为圆锥角膜,客户将和近视手术无缘,治疗是当务之急。
周跃华教授运用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交联治疗薄角膜圆锥角膜,这种治疗方法巧妙地将全飞秒手术中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基质囊袋内,垫厚角膜,然后再进行交联。这项技术既及时拯救了薄角膜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同时也解决了角膜来源匮乏的问题。
借助顶级专家资源打造“技术高峰”,北京茗视光眼科可以解决近视手术相关联眼科疾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在干眼诊断和治疗方面,茗视光也有研究。在屈光手术相关干眼诊断和治疗方面,茗视光走在行业前列。”于泓坦言,近视的背后,眼健康、眼疾病等问题不容忽视。
“生理问题与病理交叉,北京茗视光可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安全与质量最大化。”
围绕近视手术的安全与质量,在技术创新方面,茗视光眼科做了诸多“技术革新”。凭借“技术优势”,北京茗视光眼科获得医疗行业人士的青睐,在茗视光的客户中,出现了诸多医疗行业人士的身影。
“越来越多的医疗行业人士选择来茗视光做近视手术,是茗视光技术优势的最好体现。”
目前茗视光已经成为业界领先的单体近视手术中心,目前有将近60台设备可用于术前评估。
对医疗机构而言,安全与质量是“底线”。
于泓认为,技术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安全与质量的背后需要技术作为支撑。
“做别人不能做的,提供定制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做屈光的可能不做干眼,可能不做圆锥角膜,可能不做眼底诊断,但在茗视光,医生的诊疗服务围绕近视手术,围绕客户需求,核心目的是保证近视手术安全。”
品牌为盾: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于泓表示,成立12年,北京茗视光坚持走品牌路线,立足医教研一体化,通过学术活动、公益活动、科普活动、优质服务、疑难手术等赋予北京茗视光“品牌生命力”,打造出“品牌之盾”。
“中国近视手术专业品牌,全球领先近视手术机构”,这是北京茗视光眼科追求的目标。
12年之前,北京茗视光就埋下这样的“种子”。
成立之前,创始团队曾去日本考察过一家主营近视手术的机构,当时这家机构凭借手术量享誉海内外。
“有点像流水线标准化操作,个性化不够,安全性也不够,检查设备不是很多,我们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做出一个更好的机构。”
日本之行,让茗视光团队看到,近视手术依旧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技术突破具有可行性,围绕技术做品牌,立足技术做成品牌具有可行性,技术是茗视光眼科第一张品牌名片。
近视手术的技术突围建立在医疗设备之上,这恰恰是社会办医的优势。茗视光采购团队会在第一时间把世界最好的检查设备和手术设备带回来,满足临床技术创新的需要。
“公立医疗机构受制于成本和设备制度,有大于优,设备更新换代可能没那么及时。”
围绕擦亮技术品牌名片,除了设备之外,北京茗视光眼科在人员、场地等多环节投入。
“茗视光人才团队是高配,作为一个近视手术专门机构,我们有3000多平米的面积,这在全世界也是较大的。”
追逐想要成为的自己,十多年坚实的脚印,北京茗视光成长为京城及华北地区知名近视手术品牌,并踏上区域化连锁的快速发展之路,接连迎来多位大三甲医院博导级大咖加盟。
凭借在技术方面的创新、用心,北京茗视光眼科疑难、个性化近视手术占比较高,在客户心中形成“技术品牌”的认知。
受制于角膜条件,一部分人的激光近视手术往往只有一次手术机会。
薄瓣飞秒LASIK是北京茗视光眼科依托知名专家和多样化设备基础上,为高度近视或角膜偏薄人群量身定制的一种个性化半飞秒手术方式。这类客户可能无法做常规角膜激光手术或不愿意做晶体手术,通过薄瓣飞秒LASIK却能达到理想的矫正视力。制作超薄角膜瓣比常规半飞秒手术制作的角膜瓣节省10-20微米,这样就保留了更多的角膜基质层。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视觉质量更稳定。
更为关键的是保留更多角膜,为可能存在的近视回退保留二次激光修补的机会。
茗视光眼科的客户转介绍率高达53%,除了“技术硬实力”之外,还得益于有一套完善的从患者需求出发的客户服务体系,所有的医疗服务最终落脚点是在患者。服务的出发点是人,保障的是人的体验和满意。
因此,茗视光眼科非常重视患者的体验,从感官、情感、行为等方面来收集客户的反馈;在日常运营中,也时常提醒全员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客户视为“家人”,全程一对一健康咨询接待,从“家人”的需求出发,为“家人”考虑事情,为整个家庭成员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提供服务。
除了在客户端形成社会品牌之外,北京茗视光同样形成行业口碑和品牌。
北京茗视光十分重视科教研,参与、举办过多次学术会,发表多篇高质量近视手术相关学术论文。作为中国近视手术的“引领者”,北京茗视光眼科还向同行分享办医理念、管理经验,成为学习的“优秀案例”。
精差异 深聚焦:人才为基,力出一孔
1米宽也可以做出1万米深度
于泓是管理专业出身,在医疗行业从事管理有20多年。
他认为,回看北京茗视光眼科走过的12年,坚持聚焦近视手术,在聚焦的过程中通过技术实现专一化,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企业经营一般有两条路,一个是低成本策略,规模化成本领先策略,第二就是差异化策略,跟别人不一样。”
北京茗视光眼科采用第三条道路,专一化策略,聚焦在近视医疗这一细分领域,以技术为矛,以品牌为盾开疆辟土。
7月19日,北京茗视光眼科晶体手术中心揭牌暨朱思泉晶体手术团队成立仪式于茗视光眼科崇文门院区举办。成立晶体手术中心是茗视光眼科继近视激光中心、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干眼中心后又一重要举措,将晶体植入与置换这两项手术业务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并力争让临床诊治与科研教学同步提升。
“坚持做近视不动摇,相信未来,相信专业的力量,1米宽也可以做出1万米深度。”
人才为基,好医疗的背后离不开好的医疗团队。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激光近视手术往往不可逆,更应选择优质的医疗服务。
于泓认为,优质的医疗服务、领先的技术都需要时间沉淀和打磨,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目前,北京茗视光眼科拥有4位博导、5位博士,参与核心诊疗的医生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建立起独立的人才团队。
“茗视光追求技术引领,要做到最好,特别关注人才队伍。”于泓表示,茗视光对标国内顶级近视手术机构,在人才配置方面采取顶配。好的待遇、好的发展才能提供好的医疗服务。
北京茗视光眼科给予员工比同行更高的薪酬待遇,当然这并不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于泓认为,医疗机构与医生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北京茗视光眼科致力于打造让员工有发展、有收获、有幸福感的机构。
得益于在技术上的追求,北京茗视光眼科注重科研、教学、新技术的研发,在这里医生并不是单纯的、流水线上的“手术匠”。
“茗视光拥有自己的专家团队,12年我们形成了学术氛围和基因,平台可给予医生更多的临床锻炼和技能提升机会。”
于泓相信,医疗是长线行业,长周期经营必须利他,他期待员工在这里工作能够有幸福感。
“人的一生什么叫幸福感?不为生计发愁,在待遇、福利好的情况下,一定要让我们所有的员工要所成长,能感受到一些积极的思维。除了关注技术之外,茗视光一直做企业文化、人文方面的建设。”(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