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挺,中国医院积极探索国际化医疗
随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迎来内外竞争加剧的新态势。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发展国际医疗不仅能提升国际竞争力吸引海外患者、留住以高水平医疗为诉求赴海外就医的部分国内患者,还将发挥带动作用,提升中国医疗的整体服务品质。
10月25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发展大会、第十六届高端医疗服务与建设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两岸公卫系统、医疗机构、保险服务等领域的政策专家和医疗同仁们齐聚上海,共同交流国际化医疗服务的发展经验。
服务规范实施,国际医疗有了上海标准
早在2018年,全球医疗旅游产业规模就高达7643.5亿美元,并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医疗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予以扶持,国际医疗旅游成为就业人数增长最快、收入最稳定的行业。
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主任、上海市涉外医疗专科分会、海医会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专委会主任委员顾静文教授在开幕式上表示,10月21日,上海发布《深化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创新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旅游服务品牌。而就在本月,由华山医院牵头制定的《国际医疗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也正式实施。
在主旨演讲环节,顾静文教授就上海市地方标准《国际医疗服务规范》的立项背景、编制过程以及重点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也是该标准自10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首次在公开场合的宣贯解读。
在这份地方标准中,“国际医疗”被定义为:以高水准服务和高水平技术为特征,以跨境就医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商业健康保险和海外医疗保险支付或跨境就医人群自付为主要支付方式的医疗服务业态。
除了对国际医疗、国际医疗院区等概念进行界定,《规范》还包括:设立独立、集中的国际医疗院区;药械使用与国际接轨;建立与国际服务相匹配的信息系统;收入和支出专账核算;明确专职人员和支援人员职责;采用全流程、闭环式“全科+专科服务”的国际医疗服务模式;与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直付结算;设置专用的国际医疗标识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牵头单位,《规范》中的很多标准正是来源于华山等医院的实践。今年5月,顾静文教授代表华山医院带队去迪拜进行国际医疗的海外宣传,这也是公立医院出海宣传的探索尝试。作为中国最早面向全球患者的医疗机构之一,华山打造的“专人负责、全程服务、整合管理”、“全科+专科”多学科联合、“就诊-检查-治疗-随访”的全流程、闭环式国际医疗模式也成为行业标杆。
政策支持,力挺国际医疗发展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处二级调研员吴凌放分享了上海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在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方面具有医疗资源优势:全市医院数量高达480家(政府办169家,社会办医311家),这当中,中外合资和外资独家办医有32家,外资医院聚集度高。为了推动国际医疗发展,上海在2020年选取10家社会办医作为试点机构率先试点(另有10家社会办医作为种子培育机构),又于2023年在上海高水平公立医院中试点,形成高水平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携手,优势互补的局面。
未来,上海还将进一步扶持高水平社会办医,发挥其特色专科优势,并通过强化激励、搭建平台、加以规范以及价格担保等措施,调动上海国际医疗服务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国际医疗服务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上海国际医疗的整体水平。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朱宇清主任分享了北京国际医疗试点工作及经验。2019年,北京市启动国际医疗试点工作,首批纳入6家医疗机构作为试点单位,目前已有19家医院参与到其中。在试点国际医疗的过程中,中日友好医院参与了北京市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服务标准制定、行业发展调研、质控标准及更新、推动与商保公司合作,以及建立宣传平台等工作。
公私携手,打造国际医疗特色品牌
会上,来自上海的多家公立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分享了国际医疗的探索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智慧医疗发展处王春鸣主任介绍,为助力仁济品牌走向海外,仁济医院整合院区资源,打造了智慧医院系统,为衔接海外医疗服务做出了技术支撑。目前,以辅助生殖、肝移植、消化病、泌尿等强势专科为品牌特色,仁济在公立医院框架下建立国际诊疗平台,承接了大量来自东南亚等地区的海外患者服务。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平立主任介绍了龙华医院的的中医国际化之路。据介绍,龙华医院从90年代开始在海外建立医药中心,进行中医的科普和培训教学,同时在国内建立了针对外籍学生的中医培训体系。成为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单位后,龙华医院建立了具有独立收费、信息和绩效系统的国际诊疗中心,还探索出针对外籍游客的针灸、推拿、八段锦、草药辨识等中医文化体验项目和相关产品,将中医推广与文化传播紧密相连。
作为1907年法国传教士创办的医院,瑞金医院则有着天生的“国际化”血统和先人一步的国际医疗布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际医疗部龚艳春书记介绍,瑞金自1992年就开始涉外医疗服务,1998年正式成立国际医疗部。依托瑞金医院在特色学科和新药新械的优势,国际医疗部开展血液肿瘤、心脏和代谢性病,以及抗衰中心、神经脑科学等特色专科服务。为了方便普通患者就医,瑞金还定制了特色的国际医疗保险服务。而随着118项新药新器械落地海南博鳌院区,瑞金国际医疗部的患者将有机会获得国际最先进的治疗。
而作为由医生团队创立并管理的高品质社会办医疗机构,曜影医疗成立8年来,从一家门诊部发展到如今长三角地区10家医疗机构的布局,其一年30万的诊疗人次中40%来自海外。曜影医疗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史浩颖博士认为,医疗不分公与私,一切都是为了患者服务。在国际医疗“好的医疗+好的服务”基础上,还要探索增加服务的可及性,让更多患者获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史浩颖认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是当前社会办医的优势,期待与公立体系的合作中发挥好社会办医的补充作用,协力提高中国医疗的国际竞争力,真正做到“国际医疗中国创新”。
除了沪上医疗机构,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等医院国际部的相关负责人也在圆桌环节分享了其在国际医疗品牌建设方面的探索实践和服务升级的创新思考。
他山之石:台湾的国际医疗经验
会上,来自宝岛的两位专家也分享了台湾在国际医疗服务品牌建设上的宝贵经验。
台湾私立医疗院所协会吴明彦秘书长表示,发展国际医疗符合政府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GDP的目标,为了推动国际医疗,台湾在2007年成立国际医疗管理工作小组,建立台湾医疗旅游发展平台,促进医疗机构与相关企业间合作,将台湾医疗推向世界。
据悉,工作小组以台湾医疗高品质、合理价格、高科技、感动服务、完整专科服务、专业团队的六大优势为主线,强调特色专科和细致化服务,利用大众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推广台湾医疗产业服务的形象。同时促进医疗机构与专业保险公司和旅行社合作,进行患者转介等工作。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国际医疗部尤樱儒主任表示,建立医疗品牌的信任度对发展国际医疗至关重要,而医疗品牌的建设不外乎医疗品质和服务质量——做到定制化服务,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才能达到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品牌信任度,进而达到品牌拥护的效果。
医险协同,促进高端医疗发展
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朱佩璇副院长介绍,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医疗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另一方面,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办医作为一种创新的模式,有望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泰康保险集团医疗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肖万超分享了泰康创新的医险协同医养融合发展的布局。面对长寿时代的需求,泰康将医养康宁服务引入到传统寿险的二维结构中,创新构建“支付+服务+投资”三端协同的新寿险,形成了从筹资到服务、从投资到支付的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的大闭环。并打造特色长寿医疗体系,建设以医险结合、医养融合为特色,以老年医学、健康管理、慢病管理见长的长寿医院,提供“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的全生命周期、整合式、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项乃强院长则分享了社会办医与商业保险的合作经验。项乃强表示,商业医疗保险能减轻政府在医保方面的负担,未来将有显著的增长空间。高端国际医疗的发展离不开商业保险的助力,但对医院来说,保险公司、医院和病人三方利益需平衡,以及控费、急诊与非急诊支付等问题是常见的挑战。医院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与商业保险公司对接,积极处理与保险公司合作过程中的挑战,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