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超3200万元收购娄底口腔,上市医疗集团开启异地扩张新模式
通策医疗收购娄底口腔,并购加盟模式初落地
12月11日,通策医疗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收购及增资方式取得娄底口腔51%股权,合计金额3200多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娄底口腔将成为通策医疗的控股子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娄底口腔医院是湖南泓和集团下属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为一家大型二级口腔专科医院。与通策医疗一样,娄底口腔也采用“总院+分院”的扩张模式。
图源:娄底口腔医院官网
根据公告,娄底口腔医院集团共有8家医院及门诊部,均在湖南娄底市,总面积6580平方米,总牙椅数101张,拥有持证医生43人,学徒医生23人,总员工数217人。
经审计,截至2023年8月31日,娄底口腔及其子公司总资产4094.52万元,净资产1754.58万元,2022年归母净利润568.43万元,2023年1-8月归母净利润为174.02万元。估值为538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和累计超3000万元的投资相比,娄底口腔承诺的业绩是三年合计实现不低于1500万元,否则要以现金方式向标的公司进行业绩补偿。根据约定,娄底口腔现有业务在2024年至2026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万元、500万元、600万元。
在通策医疗9月4日的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议上,通策医疗在答复“通策医疗全国扩张计划”的提问时曾表示,公司管理层重点关注浙江省内业务,省外扩张将以并购加盟方式逐步尝试。
此次对娄底口腔股权的收购,正是通策医疗并购加盟模式的首次落地。不过,通策医疗能否凭借“并购加盟模式”打破“走不出浙江”的“魔咒”,有人认为,还有待观察。
对于本次交易,通策医疗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通策医疗已具备开展并购加盟的核心能力,此举有利于完善区域市场布局,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公司将因地制宜,自建、并购、加盟并举,为通策医疗全国扩张战略打下基础。
“借壳”上市,“牙茅”的全国连锁路
公开资料显示,通策医疗的前身是“ST中燕”,大股东宝群实业曾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2006年末,通策医疗通过收购杭州口腔医院,进入口腔医疗领域,并通过借壳实现曲线上市,市值一度超千亿,被称为“牙茅”。
图源:杭州口腔医院官网
据了解,杭州口腔医院作为通策医疗的金字招牌,成立于1952年,在加入上市公司之前就在杭州颇具知名度,属于优质资产,有数据显示,2006年10月至12月该院收入1969.6万元,净利润222.9万元,净利润率为11.3%。
而后,通策医疗又如法炮制,接连收购两家口腔医院70%股权。2008年,通策医疗营收增至1.39亿元,也是在这一年,通策医疗尝试通过连锁化经营模式开拓市场。
如今,通策医疗以浙江省为大本营,通过“总院+分院”模式,不但打造了以“杭口”、“城西”、“宁口”三大总院为核心的区域总院,还通过在省内播种“蒲公英计划”,提升浙江省内市场占有率,利用总院品牌影响力辐射带动分院实现群聚效应。
为加快全国布局,通策医疗还参与设立了口腔医疗投资基金,投资建设北京、武汉、重庆、成都、广州和西安六家大型口腔医院。
根据2023年半年报,通策医疗旗下共有74家医疗机构和2056名医生,主要医院有杭州口腔医院、宁波口腔医院、三叶儿童口腔和其他蒲公英分院,开设牙椅2700余张。
截至2023年10月,目前其在浙江省内累计共有57家口腔医院,遍及杭州、宁波、绍兴、金华、温州、台州、湖州、衢州、嘉兴舟山等地市和周边县市。
今年10月,通策医疗发布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通策医疗实现营收21.85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归母净利润5.12亿元,同比减少0.67%。
走出去不易,通策医疗调整发展战略
随着通策医疗口腔医疗版图的不断扩大,以及在浙江省内外业务规模、业绩表现等的巨大差异,通策医疗也常常遭到“走不出浙江”的诟病。据此有人分析,通策医疗并非不想向外扩张,而是在省外的根基太浅,难以做到像杭州口腔医院那般游刃有余。
这从通策医疗的部分年报、半年报数据便可一窥一二。早年的一项年报数据显示,通策医疗90%的收入来自浙江省内,其中杭州口腔医院两个院区贡献营收10.67亿元,净利润4.13亿元,分别占总营收和净利润的51%和84%。也就是说,仅依靠杭州口腔医院的招牌,就撑起了通策医疗八成的利润。
虽然近年来通策医疗在浙江省外的营收在缓慢增长,但仍不算耀眼。有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通策医疗省外收入分别为1.3亿元、1.83亿元、2.09亿元、2.76亿元、2.17亿元,同一时期,通策医疗在省内营收分别达14亿元、17亿元、18.74亿元、24.82亿元、24.8亿元,均为省外同期的数倍乃至十数倍。
就门诊量而言,通策医疗2023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通策医疗口腔医疗门诊量达158.5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的142.3万人次增长11.4%。其中,有139.8万人次来自于浙江省内,18.7万人次来自浙江省外。
由此可见,通策医疗在浙江的根基已然十分深厚。不过,这并不意味通策医疗不想向外拓展医疗网络。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7年,通策医疗就曾收购过北京京朝口腔医院,但由于其品牌欠佳,长期处在亏损边缘,不得不将其放在上市公司体外孵化。2015年以后,借助校企合作,通策医疗还陆续拓展了武汉、西安、成都等多家省外“存济”医院,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实际上,通策医疗自己也知道走出去不容易,并曾坦言,公司在体外培育的省外区域总院暂未形成比较明显的区域品牌。
为此,通策医疗在专注口腔领域的同时,也开始在浙江省内开展副业,进军眼科和辅助生殖市场,以寻找发展新路径。而在口腔赛道,浙江省依旧是通策医疗的发力点,通策医疗于2018年启动的蒲公英计划,计划3-5年内在浙江省内建设100家分院;浙江省外,通策医疗如今则将目光转移到了并购加盟模式的探索。
口腔连锁品牌云集,人才储备是长久发展关键
近年来,我国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按收入计,预计将从2022年的859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740亿元。除了通策医疗外,庞大的市场潜力还吸引了大批社会资本的蜂拥入局,口腔连锁巨头也随之涌现。
据看医界了解,仅在资本市场就活跃有通策医疗、瑞尔集团、皓辰医疗(原融钰集团)、美皓医疗(原中国口腔医疗集团)等多家口腔性质的上市公司。
以瑞尔集团为例,作为“中国中高端口腔连锁第一股”,瑞尔集团旗下拥有瑞尔齿科和瑞泰口腔两大品牌,截至2023年9月30日,瑞尔集团在全国拥有10家口腔医院和113家口腔诊所,以及959名资深牙医。
除了已经上市的口腔医疗集团,包括牙博士、恒伦口腔、咿呀英博集团、美奥口腔、美维口腔、马泷齿科、泰康拜博口腔等一批口腔连锁品牌也备受行业关注。
其中,美维口腔自2016年成立以来,便不断通过自建+并购的模式进行扩张。集团官网显示,目前,美维口腔已投资收并购维乐口腔、新桥口腔、小白兔口腔、宜昌爱合口腔等共16家口腔连锁品牌,拥有185家口腔医院与门诊部。
保险巨头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的泰康拜博医疗集团,同样也是一家大型口腔连锁,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近50个城市开设近160家口腔医疗机构。
而根据此前招股书,截至2023年4月底,马泷齿科在国内13个城市布局29家口腔门诊,拥有牙医145名及271张牙科椅。未来四年,马泷齿科还将在中国成立30家口腔门诊,每家配备约八至十张牙科治疗椅,同时计划在若干海外大都市成立八家口腔门诊。
随着口腔连锁的发展壮大,以及口腔医疗集团上市、融资的现实驱动,口腔连锁的规模化发展已逐渐成为大趋势。然而,由于优质口腔人才稀缺,口腔门诊创业门槛低、竞争激烈,服务趋于同质化,获客成本加高,口腔机构连锁化、规模化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牙医储备是口腔机构或口腔连锁发展的重要一环,优质人才能否跟得上是盈利的关键,而人才缺乏是制约民营口腔机构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优秀口腔人才会越来越成为各大口腔连锁集团“争抢”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从业者在大力招揽人才的同时,也要做好筑巢引凤的前期准备,为高品质口腔人才的到来提前搭建好平台。(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