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文章正文

大型中医医院集团,冲击港股上市

作者|赵小桦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2024-07-01 09:07:17

同仁堂医养递表港交所


6月28日,据港交所官网披露,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医养”)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实际上,今年4月,就有消息传出,同仁堂医养计划在香港主板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如若同仁堂医养此番顺利实现上市,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同仁堂也将迎来自己的第四家上市公司,此前旗下同仁堂股份(600085.SH)、同仁堂科技(01666.HK)和同仁堂国药(03613.HK)已陆续上市。


据招股书,同仁堂医养是一家领先的中医医疗集团,按照连锁医院、基层连锁医疗机构及互联网医院三个层级构成自有和管理医疗机构。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2024年6月19日),同仁堂医养已建立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包括11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七家医院、两家门诊部及两家诊所)及一家互联网医院,以及九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按照截至2024年6月19日的自有中医院的2022年门诊就诊汇总人次和门诊医疗服务汇总收入排名,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

财务方面,2021年至2023年,同仁堂医养分别实现营收约为4.7亿元、6.97亿元、8.95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679.3万元、-1466万元、4459万元。毛利从2021年度的7900多万元增加至2023年度的1.9亿多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6.2%。


于过往业绩记录期间,同仁堂医养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服务(以中医为主)、管理服务及向客户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就医疗服务收入而言,过去的三个年度里,同仁堂医养医疗服务营收由2021年的约4.5亿元增长至2022年及2023年的约5.96亿元、7.3亿元。同期,该公司医疗服务营收占比均在八成以上。


随着医疗服务网络的持续扩大,2021年至2023年,同仁堂医养旗下医疗机构的总就诊人次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别达140万人次、150万人次及190万人次。


据招股书,此次赴港上市所募资金,同仁堂医养将用于扩充公司的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偿还若干未偿还银行贷款,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从“药”到“医”,医疗服务版图不断扩大


同仁堂的历史悠久绵长。集团官网显示,同仁堂品牌始创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是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目前在经营格局上形成了以制药工业为核心,以健康养生、医疗养老、商业零售、国际药业为支撑的五大板块,拥有七个子集团、两个院和多家直属子公司。


自1997年旗下同仁堂股份在上交所上市后,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也各自分拆,分别于2000年、2013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合计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


不同于已上市的3家公司,同仁堂医养主营业务并非中医药,而是以“医疗+养老”为主。


公开资料显示,同仁堂医养是同仁堂集团旗下的全资二级集团,成立于2015年,在同仁堂集团以制药为核心的“1+N”大健康产业业务版图中,该公司着力发展同仁堂集团五大板块之一的医疗养老板块。


随着相关业务的不断扩大,2019年10月,同仁堂以原北京同仁堂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整合了体系内医疗和养老资源,同仁堂医养由此诞生。


据报道,根据当时公告,同仁堂医养的目标是通过发展医疗、养老、内购电商、培训、膳食五大业务领域和先进的管理,打造中医特色大健康生态圈,努力在五年内使集团规模成长到五十亿级别,实现从“药”到“医”、从治疗到健康的转型。


同一时期,同仁堂医养旗下医疗投资公司还成功发行同仁堂医疗产业基金,通过该基金推进的全国范围中医院并购等。随后几年,同仁堂医养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如2022年,同仁堂医养收购了当时全国较大的单体医馆义乌三溪堂,又通过同仁堂转让,将北京同仁堂第二中医医院及南三环中路药店的49%股权收入囊中。今年2月,同仁堂医养又花费9100万元,买下万承志堂旗下子公司上海承志堂70%股权。


据招股书透露,为扩大在上海的市场,加强公司在长三角的业务布局,同仁堂医养于2024年6月6日订立股权转让协议以收购上海中和堂60%的股权,拟于2024年12月前完成有关收购。


作为未来扩张计划的一部分,同仁堂医养将继续寻求收购线下医疗机构的机会,主要目标是中医专科或具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营利性医院、门诊部和诊所。


除了收购外,同仁堂医养在招股书中称,未来还计划通过创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及为更多医疗机构提供管理服务来扩充公司的医疗服务网络。并希望通过对现有医疗机构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如计划在2024年至2028年期间,有选择地对部分自有医疗机构包括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北京同仁堂第二中医医院等进行升级改造。


可以预见的是,同仁堂医养若成功上市,将成为继固生堂(02273.HK)之后又一家在港股成功着陆的中医医疗集团,而固生堂的上市曾被业界称为“中医医疗服务第一股”。


前景广阔,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医疗与养老、康复的结合发展备受关注。不光此次赴港上市的同仁堂医养发力“医疗+养老”,更有大量实力雄厚的社会资本纷纷跻身该赛道。《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或正在布局养老概念板块的公司就有52家。


据悉,去年1月,锦欣集团旗下锦欣福星康养集团董事长钟勇在2022年度职能部门工作述职会上,还明确要以“第一家以养老上市的公司”为目标,以标准化、连锁化打造锦欣福星康养核心竞争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2.1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与2022年末相比,分别增加了1.3、0.5个百分点。老年人口规模比例进一步扩大。


根据全国老龄工委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消费潜力将增长到百万亿级。市场空间巨大。而在65岁以上老年群体中,又有相当一定比例老人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需要日常护理。老年群体的医疗、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近年来不断出台文件,以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例如,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


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实施的《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主要接收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老年人。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


在今年5月份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医养结合的发展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一直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发展:


一是在审批方面,为社会力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便利;二是在建设方面,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如对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区域总量不作规划限制;三是在投入方面,为社会力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由此可见,医养结合模式未来潜力依旧巨大。(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