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文章正文

一批医院陷入发展困境!6大转型路径不容错过

作者|周伯通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2024-10-21 14:46:10

受益于过去20年中国社会办医的大发展红利,无论是医保医疗机构还是非医保医疗机构都吃到了发展的红利,创始人、投资者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一些诊所、门诊部发展成了医院,甚至跨区域发展多院区,医院创始人也成为了当地知名的企业家。


虽然事业有成,但在当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办医创始人陷入了迷惘。受益于发展红利,不少医院创始人把毕生积蓄都投入了扩大再生产,积累的资金全部化为了医院固定资产。


正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一系列利空接踵而至。


首先,经济预期发生了变化,消费降级,一级市场投资放缓,医疗资产估值缩水;


其次,医保改革深入推进,部分病种定价大幅下降,医院利润随之降低。不仅如此,医保还持续加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医疗机构负责人越来越多,医院也因此关门。


第三,疫情前后,大型公立医院迎来了新一轮建设潮,社会办医床位规模也持续创出新高,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具体不仅表现为规模和病源的竞争,还包括人才,某些地方公立医院开始严查或禁止医生多点执业,一些医院也相互挖优秀医生,此外价格战也持续打响。


第四,传统优势专科增长乏力。在竞争加剧的状态下,再叠加医保改革因素,有的医院传统优势专科开始持续下滑,不限于病人数量和营收及利润。


以某些妇儿为特色的医院为例,病人数量大幅下滑,即便是高水平专科也不能幸免,不少病人被区域公立医院拦截,一些外地患者数量持续下滑。


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发展的红利期正在告一段落,究竟该怎么办?掌舵者陷入发展迷茫,转型升级成为了必由之路。


据“看医界”了解,目前社会办医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几大路径:


1、引入创新医疗技术


一位创业数十年的县域医院院长向“看医界”表示,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考察创新医疗技术,因为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比如手术机器人,该院就在积极引进。


因此,2023年,上海医交会开设中国医疗技术创新大会,及医疗技术创新展区,不少全球领先的微创、无创医疗器械在展会上首次亮相,就引起了医院管理者非常浓厚的兴趣,并达成众多落地合作。


2、引入品牌专家团队


受制于医疗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优秀医疗人才往往聚集在大型三甲医院,区域医院如果要想提升竞争力,人才困境尤为突出,引入品牌专家团队、医生集团就是较为适宜的路径,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在每年的上海医交会上举办的中国医生集团联盟大会、中国医生集团技术合作大会及品牌医生集团展区,都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医院院长交流洽谈合作。


3、发展消费性医疗


比如口腔、眼科、医美、耳鼻喉、睡眠等专科专病,虽然有些专科市场化已久,但一些拥有一定品牌的医疗机构延伸消费医疗,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4、进军银发经济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时代,在进军银发经济市场,传统医疗机构具有较大的专业型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医疗机构开始布局康复、护理和养老机构。


一位院长就向“看医界”表示,10年前布局养老机构时,养老机构主要靠医院输血生存,如今养老机构在为医院输血。


从“看医界”2024年举办的康养品牌机构游学考察项目调研来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0年,越来越多的传统医疗机构将延伸布局医养机构,和传统医疗机构协同发展,并有望成为重要突破点。


5、控制医保占比


成也医保,败也医保,一些医院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主要是吃了医保发展的福利,但如今却成为了主要制约发展因素之一。因此一些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医保占比,发展非医保项目。


6、顺应消费升级,发展优质医疗


经济不景气,消费降级成为了大家谈论的热点,但在医疗服务市场,消费升级却是主流,因为长期以来,国内医疗服务体验提升空间巨大。


因此,一些医院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重视优质医疗服务,发展特需医疗,并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一床难求。


但遗憾的是,还是有很多院长不太注重服务升级,认为只要技术好就有饭吃,医院环境一塌糊涂,外墙脏兮兮、院内乱糟糟,医护没精神头,“特需病房”里的桌椅板凳像是从垃圾站里捡来的一样……如此就医环境很难吸引来商保和自费患者,也将错失医疗消费升级的红利。


总之,医疗机构的转型升级之路,一定是医疗服务水平升级之路,只有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医疗,才能赢得医疗服务消费升级市场。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