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医疗迎来数字化发展机遇
这是一个常规的肠镜检查。当主诊医生将肠镜插入,经过一段肠道时,一旁的内镜护士突然说道:“医生,刚才的部位再回去看一下,有异常”。当医生回到护士所指的部位时,果然发现有个小息肉,在仔细评估了相关情况后,医生切除了息肉,检查完成后抽出了肠镜。
2016年,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刊出一篇《内镜护士参与观察对结肠镜下息肉检出率的影响》的文章,总结了2014年1月到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镜室行肠镜检查病例,随机分为2组。1组由单独内镜医师观察,另外1组增加1名内镜护士共同观察屏幕寻找病变,分析内镜下息肉及腺瘤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论显示,共1192例患者完成结肠镜检查,协作组息肉检出率明显提高。
如果将护士换成人工智能,情况会怎样?国际名刊Nature曾发表了一项研究,自2013年以来,两名日本研究人员一直在专门开发人工智能(AI)技术,以帮助内窥镜医生。当屏幕上出现疑似结肠病变时,实时人工智能系统应该很快就能通知内窥镜医生,这将为观察、切除或活检提供更多时间。
“5月26日,Nature再次发表题目为《用于去中心化且保密临床数据分析的Swarm Learning机器学习技术》,AI新算法登上Nature封面,Swarm Learning能解决医疗数据隐私问题,能识别出患病个体的准确率,在血液转录组数据集中平均为90%,在X射线图像数据集中表现为76%-86%。”6月19日,由中欧校友医疗健康产业协会(CAHA)医疗服务专委会、数字医疗专委会联合主办,曜影医疗承办的“新10年,数字医疗的发展与未来”产业前沿论坛在上海举行,会上,曜影医疗首席医疗官诸琦这样介绍道。
诸琦医生
也是这样的经历和研究成果,让身为医生的诸琦开始深度思考医疗服务与数字化的结合机遇。在开场环节中,诸琦表示,医疗服务是有温度的,而数字是残酷和冰冷的,如何实现冰与火的交融与碰撞,使医疗与服务能实现更高效率的结合,是未来医疗服务数字化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医院、医生的互联网医疗探索
疫情对于线下医疗服务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也让线上医疗服务迎来了一波爆发,全国互联网医院也迎来迅速发展。
据了解,2020年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十院)获批互联网医院牌照,推出线上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服务,论坛开幕致辞上,中欧校友医疗健康产业协会医疗服务专委会会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范理宏表示,作为综合性医院,面对数字化变革的浪潮,正在积极求变,努力通过数字医疗技术,为广大病人“拆除”医疗服务的“围墙”。
数字技术对于医疗服务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范理宏会长举例说,自己现在利用AI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告诉病人肺部结节的分布、大小等情况,帮助医生完善诊疗,也帮助病人更清楚病情。
范理宏会长
作为上海首批获得互联网医院资质的非公医疗机构,据了解,曜影医疗于2021年5月底上线了首个版本的互联网医院。曜影医疗互联网运营负责人莫莎女士介绍,曜影充分利用线下门诊的优质医生资源,采用了“视频”这一可靠性、直观性、互动性都比较高的线上咨询方式,通过医助团队的诊前介入、联合团队的诊后随访、国际特色的双语服务,帮助用户获得方便的高品质医疗服务体验。
不仅如此,曜影医疗互联网医院还保持了与线下门诊完全一致的质量安全制度,确保整个医疗行为的安全可控。
曜影医疗创始人兼CEO史浩颖医生在发言中提到,曜影医疗之所以致力于数字医疗的探索与实践,也是来自于患者的需求。“我们很多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想法,其实并没有去复制某种模式,完全来自于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初衷。”让曜影医疗所坚持的高品质医疗服务“上网”,正是希望给用户带来更多价值。
史浩颖医生
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生胡嘉禄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患者需要随访,于是他创建了多个患者群,很快群员达到两三千人。胡嘉禄定期举行群内答疑活动,随后试水了好大夫线上咨询,并开通了个人公众号,他还接手医院心脏中心的公众号,从500多粉丝运营到如今,已经聚集10多万有效用户。胡嘉禄透露,此前一个真实世界研究的临床试验,需要招募100位临床试验者,心脏中心公布消息后,一天就招满了。
作为中山医院心内科互联网在线诊疗(e心门诊)的负责人,胡嘉禄介绍了“e心门诊”的经验。通过打造“互联网+心血管病”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e心门诊”成功帮助数千名高血压患者建立了完整的在线健康档案,联合各个科室对患者进行全周期管理,提升了医疗服务体验。此外,基于“e心门诊”打造的心脏专病随访系统,已经服务了1.5万名患者,深受好评。
胡嘉禄医生
数字化转型的医院机遇
6月7日,上海市卫健委印发《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的通知,要加快推进市级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称,目前大部分医院普遍存在患者诊前等候时间过长、就医体验度差等问题,优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成为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范理宏介绍,如今数字化在医疗服务的诊前、诊中、诊后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诊前的患者排队等待时长,行政管理部门每周会对全市医院进行排名;诊中AI技术能帮助医生,而诊后的随访系统,数字化也能带来极大的便利。”
范理宏表示,未来病人可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自助式医疗服务,根据需要安排相关检查,让综合性医院的“围墙”彻底向他们打开。除此之外,智能化医疗设备、远程医疗设备,还能消除“时间”、“距离”、“环境”等医疗“围墙”,让健康中国战略切实走进千家万户。
会上,来自互联网企业、保险公司以及投资咨询公司的演讲者,也分享了各自领域的经验,对数字医疗的未来提出了畅想。
圆心惠保产品部总经理朱云飞先生,介绍了圆心科技如何以患者为核心,打造具有特色的医-患-药-险服务闭环。通过深入用药场景,圆心科技为用户提供了不同形式的问诊、开药、保险、健康管理等产品,推动普惠型健康保障的升级与普及,力争“让天下没有看不起的病、吃不起的药”。
“我们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我相信未来有一天将汇聚到一起。”美世全球合伙人、上海美世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晓霏女士,分析了日益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提出了打通各方业务、实现整体闭环、创新保险产品等一系列设想。
而安永中国的合伙人宿骅先生,则通过其长期对医疗创新服务的关注与思考,从“居家诊疗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了数字医疗的另外一种可能性,为现场听众展现了不一样的新思路。
嘉宾们的精彩分享,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看医界、梅斯医学、医学界的资深媒体人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