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售潮持续!上市公司再次出售旗下医院
新华医疗再度抛售一家医院
2025年伊始,国企上市公司“新华医疗”又传来抛售医院的消息。
据“山东财经头条”消息:近日,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医疗”,600587.SH)挂牌转让旗下控股的山东新华昌国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新华昌国”或“标的公司”)55%股权,转让底价1.13亿元。挂牌公告显示,新华昌国去年营收479.42万元,净利润78.1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新华昌国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为1.2亿元,主要从事对医药、医疗服务业的投资,旗下全资控股的淄博昌国医院(简称“昌国医院”)系一家以癫痫诊断、癫痫治疗、癫痫中药制剂为特色专科的二甲癫痫病民营医院。
医院开业时媒体曾这样报道:“作为一家民营医院,昌国医院牵手上游产业资本,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医院投资管理公司,回应新医改鼓励多元化办医的呼声。”
挂牌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新华昌国资产总额为1.43亿元,负债总额1497.88万元,营业收入439.47万元,净利润69.56万元。资产评估结果显示,标的公司资产总额、净资产的评估价值均高于其账面价值。其中新华昌国的净资产评估价值为2.05亿元,高出其账面价值7000余万元。
此外挂牌信息指出,本次转让需一次性付款,变更登记完成后,标的公司不得在相关技术、产品中使用“新华”字样,不得继续以新华医疗子企业名义开展经营活动。
资料显示,“新华医疗”成立于1943年,于2002年9月在上交所上市,是一家集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医疗服务、医疗商贸四大板块于一体的健康产业集团。年报数据显示,新华医疗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医疗器械制造产品36.38%,医疗商贸产品32.86%,制药装备产品21.05%,医疗服务7.96%,其他1.75%。
或抛售或停业,新华医疗持续剥离医院业务
昌国医院的命运只是新华医疗旗下诸多医院的缩影。近年来,有关新华医疗旗下医院抛售、停业的相关消息一直不断。
就在不久前的,有媒体报道新华医疗旗下湘阴县华雅医院有限公司(下称“湘阴华雅医院”)再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98,892.00元。而早在2024年4月3日,岳阳市卫健委就已经公告湘阴华雅医院“主动申请停业”。
据悉,湘阴华雅医院是2014年湘阴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系新华医疗健康产业等单位共同投资1.2亿元,经岳阳市卫生局同意批准设置集医疗、急救、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
然而好景不长,华雅医院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2019年起,新华医疗持续通过公司以及子公司向其拆借资金为其输血,但华雅医院的经营状况似乎并未好转,期间,华雅医院拖欠部分员工薪水的消息也陆续传出。
湘阴华雅医院业务并非新华医疗唯一的“坏账”。实际上,新华医疗在2021年的年报中就首次明确“逐步有序退出医疗服务板块的不良资产”,随后抛售医院的消息一直不断。
2022年8月20日,新华医疗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拟将旗下两家控股子公司山东弘华、淄博弘新合计持有的上海辰韦仲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12.85%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陈伟。
当时的“辰韦仲德”除了控股多家医疗器械公司外,还控股包括西安仲德骨科医院、济南中德骨科医院、长春中德骨科医院、长春骨伤医院在内的多家骨科医院。随着股权转让的完成,也意味着新华医疗放弃多家骨科医院的部分股权。
除了转让辰韦仲德多家医院股权,据看医界了解,新华医疗近两年一直在陆续退出之前医院业务的投资。
2022年6月,新华医疗就曾发布公告称,拟转让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的唐山弘新医院有限公司43.3333%的股权。而在2020年,又先后于4月、12月两发公告,拟出售其持有的淄博淄川区医院西院、南阳市骨科高新区医院有限公司各70%、80%的股权。
投资退潮,一批上市公司狂甩卖医院
在新华医疗的业务版图中,医疗业务的占比其实并不高。资料显示,2021年新华医疗的营收贡献主要来自于医疗器械,占比高达77.6%,医疗服务占比不足一成,仅占7.76%。
尽管从数据来看,医疗服务对新华医疗的贡献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从一度拿下18家医院,到近年来抛售医院股权的举动频现,新华医疗绝不是孤例。
在前些年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红利下,医疗服务市场投资可谓“炙手可热”,并掀起一股医院投资并购大潮,但随着潮水退去和跨界办医的局限,陆续剥离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
以“大输液”起家的上市公司济民健康(603222)为例,自2015年以“济民制药”的名称登陆上交所后不久,该公司就开始因输液市场的萎缩而谋求转型,次年开始大举收购民营医院。2016年先是以3.44亿元的总价收购并增资鄂州二医院80%的股权,后又于2018年先后收购白水济民医院60%股权及郓城新友谊医院有限公司51%股权。
似乎是为了彰显转型决心,2021年,公司证券简称也由“济民制药”变更为“济民医疗”。然而,部分医院业务不仅未给上市公司提升业绩,反而业绩屡屡不及预期,于是济民医疗开始以股权回扣的方式出售所购医院,2024年,济民医疗股票名称再次变更,新名称为“济民健康”。
此外,常宝股份、景峰医药、人福医药等上市公司均在陆续转让旗下医院股权。
2016年,从事能源及机械装备制造的常宝股份就开始谋划跨界转型医疗服务行业,2017年,常宝股份耗资9.92亿元收购医疗资产,但不足两年时间,就拟逐步退出医疗服务行业。去年年初,常宝股份还宣布剥离3家医院资产。
继2014年溢价收购多家医院后不久,景峰医药就开始了“卖”医院之路,其中,2018年景峰医药便宣布拟以1.50亿元出售已盈利的金沙医院100%股权。
2014年,人福医药曾宣布公司未来3-5年将布局约20家医院,但2018年以来,该公司不仅未能在医疗服务领域深耕,还先后出售其所持有的相关医院股权,并宣布逐步退出医疗服务细分领域。
对于上市公司“跨界”办医又退出的现象,业内人士曾多次提醒“入局需谨慎”:医院经营需要较长周期的市场拓展、资源积累和品牌建设等,并不是一门短平快的生意。也正因为如此,那些跟风入局的投资企业在浪潮褪去后,只能留下在沙滩上“裸泳”的结局。(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