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文章正文

多地清退冗余医务人员!做法入选典型改革案例

作者|徐毓才 来源|看医界 2025-05-08 13:03:53

近日,河南封丘县卫生系统的大规模裁员行动,不仅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医疗改革、就业稳定及社会保障等议题的广泛讨论。


据多方消息,封丘县医疗系统近期对501名临聘人员进行了清退,其中县直医院近200名临聘人员的第一学历多为中专或非全中专。这一举措被部分观察者解读为对低学历合同工的“精准筛选”。


值得注意的是,封丘县“清退冗余人员”这一做法已于今年3月入选《河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典型案例汇编》,其实际措施还包括“高标招聘补缺”等。


为什么要大批量清退“低学历人员”?


据了解,封丘县基层卫生院原有644名编外人员,每年人力成本超5000万元,清退503名低学历临聘人员预计每年可缩减支出约2000万元。官方称此举旨在应对县域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率下降及消费水平走低的现实困境,通过淘汰低学历、低职称人员提升医疗队伍专业性。由此可见,大批量清退“低学历人员”主要目的一是财政吃紧,二是为了人员结构优化。


另据一份盖有“封丘县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印章的网传文件《封丘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临聘人员优化工作方案》显示,该工作的目标是“加快解决我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当前存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和临聘人员过多等问题,进一步精简人员、优化结构、厉行节约。”






具体而言,优化工作的实施时间是今年3月20日到4月30日,涉及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行政管理岗位两部分。


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来说,经过档案审查,符合以下3类条件的临聘人员,将采用劳务服务形式进行聘用,包括“全日制医学中专且取得中级以上职称、全日制医学大专且取得初级以上职称、全日制医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凡达不到上述条件的临聘人员一律清退。


由于并不是人员的“绝对过剩”,所以封丘县采取“退补结合”策略,即一方面清退,一方面招兵买马,对于清退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按《劳动法》工龄折算标准,5年工龄者约获1.7万元,13年工龄者约5-6万元。今年4月又公开招聘100名医务人员,要求具有全日制学历及执业资格证书。


因此,缓解财政压力并不是最主要的,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估计更靠谱。


未来还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么?


实际上类似的清退行动早已有之,不止是封丘县。


2024年5月,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发布《永丰县医疗卫生单位编外聘用人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编外用人问题开展集中清理。


更早前,2023年《哈尔滨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提出,计划在5年内完成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每年精简不少于本单位编外用人员额的20%。当地医院等用人主体要逐步将已自聘人员,转化为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


近年来,除了清退编外人员外,一些医院因为经营困难关门歇业也是屡屡发生,包括一些公立医院也是如此,直接导致医务人员“失业”。


因此,可以预见,清退冗余人员或成医疗行业趋势。


医务人员如何应对?


当然,如果从深层次去分析,也许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医疗机构(包括大三甲医院)会大量存在“编外人员”?也许正是不合理的“编制制度”惹的祸。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清退对长期承担正式工作却享受“二等公民”待遇的编外人员都是一种“伤害”,也是这类群体被体制边缘化的集体阵痛。他们常常会成为财政紧缩时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这时候,抱怨没用,躲也躲不掉,作为医务人员能做的就三件事:手上得攥着吃饭的真本事,脚下要提前铺好换道的石子路,兜里还得备着经得起风浪的救生圈。


这年头哪有什么铁饭碗,只有摔不烂的金刚钻。与其等浪来了抓瞎,不如现在就给自己多绑几个救生圈。(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