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 文章正文

北京茗视光眼科CEO于泓:别总觉得近视手术“好挣钱”

陈朝阳 看医界(ID:vistamed) 2021-12-27 10:15:13

在眼科一片狂热之中,北京茗视光眼科CEO于泓却很平静和冷静。


他不担心市场被占领和分割,也不急于进行大规模连锁扩张。


于泓认为,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巨大,选对赛道是“伪命题”,如何在赛道上跑起来才是“真问题”。


“看到眼科赛道,进入这个行业门槛不高,长期奔跑能力才是关键,躺在赛道上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要有永续经营、长期发展的能力,在赛道上不存在躺赢。”


成立10年,北京茗视光眼科依旧在深耕品质和管理能力,于泓坚信做医疗要有判断、坚守和定力。



少谈点赛道,多关注奔跑能力


千亿级产业、黄金赛道、前赴后继的上市热潮,在医疗细分领域中,眼科领域持续了10多年的火热。今年随着多家眼科医疗机构的上市,眼科办医领域更是让人格外关注。


回顾中国眼科办医市场的“大气候”,始终伴随着“两高”:高需求有增无减与高政策红利频频推出。


一方面,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视等问题具有“全民”属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从“防盲”到“近视防控”,眼科领域频频出现“国家工程”,政策红利频频释放。


“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是个不错的领域,站在这个赛道容易,在这个赛道上跑久、跑快、跑稳不容易。”


伴随着眼科市场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各路资本纷纷进入,其中不乏积累一定资金人士跨行进军眼科。在招揽极少数本地眼科医生坐镇之后外加猛砸市场推广,这类眼科机构看起来过得还不错。


“5年之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多点执业的IP医生不合作了怎么办?”于泓认为,眼科医疗机构能不能经营好、持续经营,医生、运营团队是关键,优质眼科医生稀少且成长周期长制约行业发展。


作为具有10年运营实践的机构,北京茗视光眼科迎接了一批又一批学习者。有外地投资者学习结束之后,开设的机构在名称和logo配色与北京茗视光眼科高度类似。


“单纯依靠公立医疗机构转诊,过度依赖多点执业医生,不形成自己的品牌,不沉淀属于自己的东西,在眼科赛道走不远。”于泓看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前景,他认为这是社会办医可以有所作为的重要领域。



“中国有7亿近视人群,每年近视手术量仅有100万人。社会办医的赛道在非基本医疗。非基本医疗包括特需医疗和消费医疗,其中:特需医疗以治病为目的,市场有限;以近视手术为代表的消费医疗追求生活品质,潜力无限。”


不能只看到“客单价”


高需求、高客单价,强依赖于设备而弱依赖医生,具有标准化复制的天生属性,这成为资本进入眼科的重要诱因。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于泓看来,作为消费医疗的代表,近视手术在技术和服务上都有提升和打磨的空间。


“以近视手术为例,大家似乎有一定的误解,有好的医生、好的设备就会有好的治疗效果和就医体验,消费者就会买单。”


北京茗视光眼科曾进行过研究,同样高年资医生在不同医疗机构,使用同样的器械,最后患者获益却不同,因为术前检查不同,手术设计方案不同。在整个行业讲究高效率,追求高利润的时候,诊疗服务环节存在较大质量提升空间。


于泓认为,眼科是精细化行业,不能粗放管理和运营,围绕近视手术其实是一个服务链条,医生手术只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术前、术中、术后在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


设备、手术量,成为消费者选择近视手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重要依据。有一种观点将近视手术医生认为是“手术匠”,近视手术效果是设备主导。


“决定近视手术最终效果关键还是医生技术,而不是设备,不要觉得近视手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据介绍,近视手术是北京茗视光眼科的主营业务,提供更精细化术前检查、一流专家和技术服务。北京茗视光眼科近视手术的“高品质”没有与“高价”划上等号,这里近视手术价格相较北京同仁、协和同档品质而言会略低些。北京茗视光眼科为保持近视手术的“高品质”持续投入设备、人力和财力等资源,开业六年后才扭亏为盈。


于泓认为,不能只盯着“客单价”,也要“让利”广大患者群体,让更多人享受到摘镜之后生活品质提升的幸福感。


单品突破思维,打造“IP”


个性化近视手术、青少年近视防控、高端白内障手术是北京茗视光眼科的三大主打服务项目,而在定位上,北京茗视光眼科提出要做“中国近视手术专业品牌”。


最初,北京茗视光眼科的定位是“眼视光治疗行业引领者”,觉得消费者难以理解,改成“近视医疗专业品牌”之后,觉得还不够直白和通俗易懂,改成了“中国近视手术专业品牌”。


这是北京茗视光眼科运用品牌定位理论作出的选择,越聚焦越极致。


“北京茗视光眼科专注近视手术,而且要把近视手术做到极致,中国有7亿近视人群。我们主打近视手术,兼顾高端白内障、青少年近视防控。能把近视手术做好,其实就代表了北京茗视光眼科的专业和能力。”


“中国近视手术专业品牌”在于泓的规划中是要做到技术领先、单店手术量领先、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领先、内部管理运营能力领先。


茗视光的“慢功”


2011年,北京茗视光眼科在北京二环内开业,北京茗视光眼科的这10年也是眼科行业攻城略地、网点扩张的10年。对照同行,北京茗视光眼科并没有连锁化,顺义门诊也今年11月刚开业运营。


不过从运营质量和发展成色来看,北京茗视光眼科相当耀眼,近些年,每年近视手术量超过多家三甲名院。今年,手术量7000余人,位居行业前五。


更令业界艳羡的是,患者转诊。北京茗视光眼科积累了极好的患者口碑,患者转介率超50%。在医生资源方面,北京茗视光眼科拥有3大博导为核心的15位专业眼科医生团队,其中多点执业医生仅有4名。



此外,北京茗视光眼科已经形成了学术传统,构建了诊疗团队和运营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期起步的同行们在占领市场,对此于泓并没有太多的担忧。


“不要惧怕市场被人占领,没有硬实力,市场和患者都不是你的。近视手术市场无限大,现在的渗透率还很低,练好内功,机会无限。”


顺义国展诊所的开业,被于泓寄托业务连锁和“一到多”管理模式的“练兵”的重任。


对北京茗视光眼科而言,获得投资很容易,于泓担心的是“品质复制没有把握”。


于泓认为,北京茗视光眼科走到今天,依赖对医疗品质严格把控,深耕品质,没有把近视手术当作流水线来操作。


此外,他也担忧资本的介入会影响到对医疗品质的把控和打磨。


“连锁的核心是医生,如果没有让我们自己满意的医生,连锁没价值和意义,这会损害医疗品质。”


于泓表示,北京茗视光眼科不会放弃自己的发展理念和道路,不参与价格战,会为未来连锁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已经形成品牌的医疗机构而言,试错的成本太高。


·对话·


《看医界》:如何看待青少年近视防控业务?


于泓:茗视光成立之初就定位要做青少年近视防控,还计划用近视手术收入贴补青少年近视防控,顺义门诊主要业务就是做青少年近视防控。


与近视手术和白内障手术相比,青少年近视防控客单价低,重服务,人力成本相对较高。


不过,医疗机构还是要将社会需求放在第一位,有需求就应该努力去满足。


青少年近视防控也是不错的业务入口,可以沉淀医患关系,带来家庭单元眼科医疗服务需求。


我们看重的还是社会价值,为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做贡献。如果未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医保,可以让更多的家庭获益。


《看医界》:如何看待眼科赛道前赴后继的上市热潮?


于泓:资本市场看好眼科领域是件大好事,大家有钱了可以更好做患者教育和市场渗透,激发更多的需求,让更多的中国人享受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服务。


《看医界》:北京茗视光眼科下一个10年的规划?


于泓:上市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要继续稳步实现行业“领头羊”的战略,增加设备、人力投入,提升学术能力和科研产出,医教研管全方位发展。在不损害医疗品质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推动连锁,上市谨慎而为之。


《看医界》:如何看待品牌和连锁的关系?


于泓:品牌是连锁的基础。医疗品牌具有区域性,医疗机构品牌的核心不是名字,是持续稳定、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能力,徒有虚名不能长久。


医疗机构的生存发展和餐饮业一样,靠回头客。


《看医界》:如何看待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消费医疗?


于泓:公立医疗机构做特需有相对优势,消费医疗除了在各大城市处于专科头部地位的公立医院之外,其他公立医院希望不大。消费医疗要通过宣传、市场推广将潜在需求转化成现实需求,需要做市场营销,公立医疗机构天生没有条件做这些。(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