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近百亿!亚洲最大肿瘤医院的分院即将开业
顶级三甲专科医院分院即将开业
近日,河北日报报道,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设正快马加鞭,一期工程的5、6、7号楼已进入最后的装修扫尾阶段,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据报道,2019年2月,廊坊市政府与被称为亚洲最大肿瘤医院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同年5月,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冶集团三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河北日报曾报道,按照《三方合作框架协议》,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廊坊市政府指定的具体实施服务主体,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负责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提供本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需求方案及医院运营,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组建项目公司,并以项目公司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主体,负责公益及非公益性医疗院区全部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2020年1月,该项目举行开工推进会,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20年11月,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拟设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的公示,根据公示,医疗机构名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类别为三级专科非营利性医院,设置单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中冶吉信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据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项目定位为以肿瘤诊疗为特色,集综合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国内典范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项目总投资94.6亿元,占地337亩,总建设规模2600张床位。
按照计划,医院一期床位600张,一期工程(第二部分)的住院楼、门诊楼、医技楼和质子中心,共计1000张床位,于2022年竣工投用。二期工程的住院楼、舒缓中心、筛查早诊中心、癌症中心,共计1000张床位,于2024年建成投用。
据了解,2021年底,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已经开启了人才招募计划,为即将开业的医院招兵买马。
顶级肿瘤专科医院从北京走向全国
据医院官网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始建于1958年,年门诊量84万余人次,年出院量5.3万余人次,年手术量2万余台次。
而河北医院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首个对外输出项目,2017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正式签约揭牌,这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医科院肿瘤医院)合作开办的公立非营利性三级肿瘤专科医院。
医院是深圳市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实行管办分开,由深圳市投资建设、履行办医职能,委托医科院肿瘤医院专家管理团队全面开展医院运营管理工作,按照“一院两区”的管理模式,与医科院肿瘤医院全面共享技术、人才、学科建设等肿瘤专科医疗及管理资源。
据医院官网介绍,建院四年多来,深圳医院在肿瘤预防、诊断、治疗、研究、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工作。医院声誉快速提升,2019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在肿瘤医院国家监测指标排名第22位,比肩省级三甲肿瘤医院。
而山西医院的合作共建,也在推进中。2022年2月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消息,山西决定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管理委员会”,授权山西省卫健委就合作共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工作行使监管职能。
2月22日,依托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举行揭牌仪式暨干部大会,又一个区域医疗中心正在路上。
首批30个顶级医院输出成效显著
实际上,早在2017年初,国家卫健委就印发了《“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正式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工作。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并且通过了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同年10月,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1670号)进一步明确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预计通过3-5年努力,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地区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最终形成一批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科联盟,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建设肿瘤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儿科、呼吸科和创伤科6个专科,并选取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成都、西安7地的30家医院作为试点输出医院,输出医院以北京、上海为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在首批30家输出医院名单中。2021年7月,发改委、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名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名列其中。
在政策的鼓励支持下,一批大型医院跨区域办医。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为例,据了解,阜外医院始建于1956年,为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实际开放床位数1291张。早在2013年,云南省就引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医疗资源,建设云南省阜外医院。
2019年底,云南省阜外医院被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确定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第一批试点项目,并在2020年10月授牌。公开资料显示,北京阜外医院的云南医院,投入运营不过两年,先心病的手术总量已连续两年在西南地区排名第一,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从5.6%已经下降到了2.6%。
同一年,山西省与湖北省签署协议合作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正式托管山西省白求恩医院。投入运营之后不久,该院患者外转率同比下降了79.3%,而且有患者外转的科室从原来的12个现在下降到了只有6个。
作为优质医疗资源高地,上海的顶级医院也开始走向区域。
据了解,早在2014年8月,厦门市政府和复旦大学签署协议,共建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医院由厦门市政府全额投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下称中山医院)全面运营管理。
2019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考察时表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国家医疗队‘排头兵’,在国家刚刚提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这一方针不久,就已先行先试,通过同质化、全运营的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建设,初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为今后全国各区域医疗中心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20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新院区项目开建,据了解,该项目医疗用地面积270余亩,一期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预计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2021年6月的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曾表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大型医院布局区域不仅可以提升是区域的医疗水平,还可以改善就医方向、带动医疗资源的投入以及稳定当地患者,形成品牌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的支持下,一大批顶级医院跨区域办医将成为新常态,当地的医疗格局也或将迎来巨变。(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