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 文章正文

把脉医疗行业:从“连接”到“高效连接”,如何跨越?

看医界 2022-06-06 16:53:45

「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无法使我屈服。」许多人叹服于贝多芬的这句话,但不知那时的他已与纠缠的病痛厮杀一生。倘若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病历,他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诊断记录将会呈现得密密麻麻。


可见,千百年来,医疗健康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近几年,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的倒逼之下,技术加持的互联网医疗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中,备受关注。尽管从最初的医疗知识科普到线上挂号,再到在线问诊、药品销售和建立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其实已发展了20年有余,行业的起起落落、走走停停并未阻止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医疗健康融合的步伐,互联网医疗依然成为了解决社会民生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策导向与社会价值的双轮驱动


遵循政策导向,回归社会价值,是聚焦互联网医疗的不二守则。


医疗健康关乎国民生命安全,也因此与政策的鼓励和监管密切相关,以评促建、监管细化等积极政策导向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医疗领域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建设成为了“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政府对医疗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适当推进”到“加快发展”再到“积极全面推进”的变化。


此外,国家对于互联网诊疗的监管也更加细化。为了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健康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起草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内容涵盖了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监管责任等多个方面。监管的细化,进一步反映了国家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关注。


如果说积极的政策为互联网医疗送去了暖风,提供了行业“抽芽新发”的外在沃土,那么与国民实际相关的医疗需求就是行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内在动能。


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反复复,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一方面,疫情阻碍了人员流动和线下就诊,让医患双方见面变得困难,使得居民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呈现直观的增长态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期间医疗资源匮乏、问诊需求激增、人员接触感染等问题;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的线上问诊、开方购药等行为,无论出于主动还是被动,都建立起了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是一次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全面教育和心智建立。


再者,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深。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673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9%,比上年增加992万人,同比增加0.7%。面对14亿人的“生老病死”,以及人口深度老龄化的趋势,养老基建、慢病管理、长期健康管理等细分领域的发展也将迎来增长。



从“连接”到“高效连接”,如何跨越?


从供给侧来看,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医疗已在许多环节合上了节拍。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兴技术,互联网通过建立连接,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医疗服务的时空边界,也极大地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共享。相比于传统医疗,实现了从“失联”到“连接”的转变。


当“连接”建立,并且已服务了千千万万人,是否还能更进一步,让“连接”更高效、更极致?



01医患互动的连接


医疗就诊全流程步骤复杂,包含预防、问诊、治疗、随访、康复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又涉及了众多不同角色,患者、医生、医院等角色在不同诊疗阶段都有着大量个性化的互动需求。


以医患互动为例,沟通的高效畅达十分重要。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互联网诊疗的心智逐渐建立,智能设备的全面覆盖让线上诊疗服务门槛大大降低。在线上音视频问诊这类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一般流程位患者提前预约,到指定时间后再与医生建立通话。若通话未及时接通,不仅会造成当前时间段医生资源的浪费,患者也需要重新再次预约其他时间就诊,造成病情贻误。


再如医疗随访场景,对于周期长、恢复慢或无法完全恢复的疾病,医生需定期、按时地问询患者健康状况,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提供或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复诊提醒、康复指导、续药提醒等建议。因此医患双方的互动接通率也是这类场景的核心痛点。


而在当下,尽管许多产品都已具备了在线问诊的功能,但“接通率”这一事关诊疗效率的桥梁问题仍有提升空间,偶发性“失联”的情况时有发生。


02医医协作的连接


除了医患互动场景,在医医协作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基于推进分级诊疗的明确方向,国家对医疗机构与机构、科室与科室、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协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上下级医院会诊、远程超声、远程手术、跨区域医学培训等成为了助力优质医疗资源范围内共享的重要手段。


但在网络通信环境较差的偏远区县,依赖超清音视频通话实现的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影像、远程手术等难以为继,甚至部分山区医院尚不具备完成此类协作的软硬件条件。如何提升不同区域间“医医协作”的效率,如何改善“医医协作”时的通信质量,充分释放优质的医生资源,辐射和服务更多人?


03产业层次间的连接


尽管互联网赋能传统医疗卓有成效,但在产业上下游不少层次之间依然联系薄弱。


举例来说,从药品流通到互联网诊疗,许多慢病患者习惯于线下就诊、线上购药,与普通的电商网购行为并无二致,也未形成完整的医疗闭环。


再如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数据显示,基层医疗机构占据了全国卫生医疗机构的95%,绝大多数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且建设过程涉及的软件、硬件等产品品牌纷繁复杂,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


于患者而言,难以享受优质的一体化融合诊疗体验;于行业的数字化建设者而言,产业上下游之间尚未形成标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共生共赢的健康生态。


网易云信的思考:做深“高效连接”的价值


观察到上述现象后,结合网易24年来围绕IM及音视频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沉淀,网易云信以自身所长勇担社会责任,致力于让医疗服务各环节的连接更加高效,做深连接的价值。


针对医患互动场景,网易云信推出高接通解决方案,集号码认证、应用保活、融合呼叫、呼叫语音电话提醒等能力,整体提升医疗场景下的呼叫接通率。



在医医协作场景,针对网络通信环境较差的偏远区县,网易云信凭借业内领先的精准带宽侦测、智能拥塞控制等技术,保障了超清音视频通话的低延时、无卡顿实现,推动地区间优质医疗资源的连接与共享。


在产业上下游的生态“连接”上,网易云信基于自身的云通信能力,集合网易智企旗下网易易盾和网易云商在安全合规和服务营销一体化的能力,以及外部行业内头部的软硬件合作伙伴,如硬件厂商、运营商、信息化厂商,形成行业内完善的数字生态,能力互补,合作共赢,交付符合行业特性的医疗应用和服务架构,为医疗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在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已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区别于其他行业玩家的高举高打,网易云信聚焦于IM和音视频领域多年的优势和积累,找准自身的定位,专注于做好最懂医疗的连接者,实现技术在行业的价值落地。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