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逼,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这些年,我去过的医疗机构,做得好的基本都是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团队比较到位的。管理得好,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品牌宣传到位,服务能力、学科建设都很突出。如果做得不好,很大的共通性是管理不好,没有很好的管理团队。”6月7-17日,看医界及碧迪医疗联合主办了2022医管沙龙系列线上直播,在主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办医如何高质量发展”的圆桌论坛中,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这样表示。
本次论坛中,来自行业协会的领导、新兴的医生办医者、大型险资办医管理运营者、大型跨国医疗器械企业管理层共聚看医界直播间,共同探讨社会办医运营管理的创新之路,助力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
政策趋势:社会办医要把医疗质量抓上来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为104.4万个。与去年同期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2万个,其中:医院增加133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2万个。
截至2021年11月底,医院3.6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5万个。与去年同期比较,公立医院减少38个,民营医院增加1377个。
虽然疫情给社会办医带来了一波冲击,但实际上,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信息统计中心的数据,每年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数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最近在苏州,会有一家1000张床位的脑科医院开业;长春不久后也要建一个2000张床位的综合性社会办医机构;前不久在成都,有个2000张床位的医院开业,而在深圳,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最近也开业了。”据郝德明介绍,近年来的社会办医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医疗机构数量每年同比增长12%左右,服务量每年同比增长9.6%左右,“整个行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有的医疗机构经营不好被并购或股权重组,这是基于市场化社会办医的正常现象,反而折射出社会办医行业活跃性和竞争性的市场特征。”
郝德明认为,社会办医办得好不好,主要是靠人才团队,做得好的基本都有良好的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团队。他们都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和人才队伍建设,离开这两点,过度强调品牌宣传,那是空的,广告宣传对社会公众实际上是一种承诺,承诺实现不了,那就会导致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甚至会被司法部门追究坑蒙拐骗的刑事责任。
同时,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如果医疗质量安全做到位,把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上去,则其社会办医的品牌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并得到社会和百姓的口碑认可。
如何来推动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郝德明介绍,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作为国家行业组织,自2015年始,针对社会办医信用度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两大弱点,制定了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的行业双评标准,即“一个是医疗机构社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另一个是医疗服务能力星级评价标准,故简称为评信用评能力双评工作,或统称为国家行业评价,这是因为我们是国家级行业组织,其双评标准又是经国家标准委员会备案核准发布的。目前这项行业评价,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十个部门印发的(国卫医发〔2019〕42号),已成为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法规性、政策性的国家规定和要求。”
品牌建设:每一位医护都是医疗机构代言人
“经历了疫情以后,非公医疗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品牌。”著名血科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认为,疫情给社会办医带来的考验,是前所未有的,接下来会更聚焦到高质量发展上,在品牌建设中投入更大的财力、物力、人力。
“真正的品牌是质量安全,还有服务能力。医疗品牌是下沉到每一位医生和护士的,以梅奥诊所为例,它把品牌渗透到了每一个员工,每一位医护,每一个医生团队,都是医疗机构的代言人,过去公立体系说品牌就是宣传科的事,其实不是的,真正的品牌是体现在医疗机构的每个员工身上。”张强医生表示。
据了解,张强医生集团1/4的患者来自于全国的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张强医生认为,行业品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得到同行的认同,技术要让同行能够认可。
曜影医疗创始人、CEO史浩颖认为,医疗机构的品牌,最重要的是具有帮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曜影医疗是一家医生和管理团队,创业6年多以来,一直围绕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客户体验这三个角度,来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品牌。”
史浩颖认为,医疗品牌是不断积累的,而医疗的根本是帮患者解决问题,不管是线下高质量医疗服务,还是线上服务质量把握,医疗质量安全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之后,品牌也能得以口口相传。
近年来,除了医生办医品牌特色明显外,大型产业资本投资医疗,也在逐步实现从规模到品牌的突破。以大型险资前海人寿为例,近年来新建的一批大型三级医院,也注重品牌的打造。
前海人寿医养版块负责人冯磊介绍,目前前海人寿已经有4家医院进入经营,2019年,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正式开业,此后广西医院,南宁心血管专科医院,韶关医院陆续开业,累计接近4000张床位已经投入使用。
“接下来,西安和成都的医院也将逐步开业,这么大的投资量能不能保证资金的正常回报和安全?更关键的就是品牌建设。我们从建院之初就对品牌建设和战略发展方向做了规划和定位,品牌建设的内涵和价值就是产品和服务。”冯磊表示。
精益化管理:助力社会办医降本增效
“在疫情形势下,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增高,这是客观存在的。”史浩颖认为,对于管理者来说,不管是医生背景还是其他背景,一定要有精益管理的概念,精益管理与医疗质量完全相关。医疗是一个长期的事业,高品质、可信任,费用可控,是非常重要的。
张强医生也表示,疫情常态化防控,人员流动减少,以及一些防控措施的实施,散发的病例,重资产的医疗机构可能会面临资金压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张强医生集团也做了战略调整,暂停一些线下扩张计划,加强可流动的、可移动的资源。
“可能未来会增加医生团队,将来超声可能更倾向于移动设备,同时,会加强线上部分,线上不仅节省了医疗服务成本,也降低了患者成本,现在,我们的空中门诊占到了线下门诊20%左右,希望未来能够到达50%,降低患者来回往返所承担的费用、时间以及风险感染的风险。
在精打细算、提升运营效率方面,保险有着明显的优势。据冯磊介绍,前海人寿旗下各家医院项目,都是自己组建专业团队开发建设,时间上得到了有效的管控。设备药品耗材,通过集团化统一采购,提升了议价能力,解决了价格问题,同时,在各家医院不断推行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遵循临床路径,进一步来降低实际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消耗。
在社会办医降本增效方面,大型医疗科技企业如何助力?碧迪医疗大中华区渠道及大客户管理副总裁王彤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办医条件的改变,医疗科技企业也正在创新,“无论是智慧医院的共建,还是在院感、检验、生命科学领域、外周介入领域等方面,都在探索与社会办医共建的体系。”
王彤认为,第三方企业可以作为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的桥梁,将公立医院的成熟运营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供社会办医选择,帮助社会办医的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提升等。“对于社会办医,从全球视野来看,社会办医未来是发展趋势之一;从商业角度来看,包括BD在内的很多国际医疗巨头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市场未来的蓬勃发展。而我个人坚信一点,社会办医将不仅仅帮助人类健康生活,更会承担起帮助人类高质量地健康生活的重任。”
最后,看医界创始人、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副所长郭惊涛表示,“疫情是危也是机,经历疫情洗礼的中国社会办医,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将要踏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社会办医要坚定信心、不忘初心、苦练内功、注重方法、整合资源、跑马拉松,并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相信中国社会办医界一定会诞生梅奥、协和这样的百年医疗品牌。”(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