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 文章正文

二级公立医院“国考”成绩单出炉!发展存五大短板

徐毓才 看医界(ID:vistamed) 2022-07-07 09:46:58

最近,国家卫健委同时发布了2020年度全国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据了解,参加全国2020年度绩效考核的二级公立医院共有3472家,约占当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总数的64%。其中,西医类医院2400家(综合医院2221家,专科医院179家)约占65%;中医类医院1072家约占60%。根据参加考核的2400家西医类医院数据分析,我国二级公立医院在五个方面还存在着短板,值得在“千县工程”中重点努力。


二级公立医院“国考”成绩单出炉!发展存五大短板


短板1:电子病历水平不能满足医保支付和质量管理需要


通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参加考核的二级公立医院中,共有2184家医院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参评率较2019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平均级别达2.59级。在参评医院中,69.10%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级别达到3级及以上水平,占比较2019年提高近30个百分点。但仍有近三成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级别为2级及以下水平,处于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起步阶段,有待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其中有6.75%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为0级,即电子病历系统尚未建立,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


按照《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而要实现DRG/DIP支付,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如果不能满足临床和医保支付需要,医保支付就无法实现。


也许正是基于此,2021年启动的“千县工程”要求县医院要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依托肿瘤防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形成与县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联动,开展肿瘤、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连续性。依托微创介入中心,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技术合作,开展肿瘤、外周血管、神经等领域的介入诊疗。依托麻醉疼痛诊疗中心,积极推动围手术期急性疼痛治疗,开展手术室外的麻醉与镇痛治疗,不断满足患者对诊疗舒适性的新需求。依托重症监护中心,提高重症救治水平,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进一步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完善急救网络,建设实时交互智能平台,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提升抢救与转运能力,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统筹管理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将县域内常见病、慢性病引导到基层就诊,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与城市三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关系和双向转诊通道。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依托县医院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依托县医院建设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质控、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强化县医院对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协调管理。而这些都离不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短板2:重症医师、病理医师缺口还很大


通报显示,紧缺医师(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占比与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仍有约一半医院未配备重症医师,约三成医院未配备病理医师。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实现大病不出县,让90%以上的病人能够在县域内解决病痛,这也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


“千县工程”的目标也是以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县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出县医院提标扩能,补齐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有效落实县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在努力建设中,重症医学科是重点之一,因为只有有了合格的重症医学科,才能真正留住大病重病,才能缓解病人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


而作为目前世界各国医学界公认最可信赖、重复性最强、准确性最高的一种诊断方法,一家医院的病理科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这家医院诸多手术科室的发展质量,病理诊断的质量对相关科室乃至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都构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如果医院重症医师、病理医师未配备,显然问题比较严重。


短板3:一成医院无人才培养经费


通报显示,二级级公立医院的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与2019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但仍有约10%的医院无人才培养经费。


看到这个数据感到很震惊,竟然还有约10%的医院无人才培养经费!


每一位管理者都知道,医疗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才的竞争。县级医院要提高服务能力,成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与城市医院的枢纽、县域居民的守门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就必须扭住人才培养,加强专科建设,补短板强弱项,针对当地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去使劲发力,“送出去,请进来”的岗位培训是主要手段,很难想象一家县医院竟然没有人才培养经费。这里的人才培养经费,通常包括医院使用自有资金用于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如人员经费、差旅费及培训费、会议费、教学条件建设费、设备费、材料费以及其他费用。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号)28项指标中专列一项(25项)为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计算方法: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医院当年总经费×100%。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估计没有人才培养经费的医院最大可能是医院财务没有把这方面费用单列出来,或者没有填报。


短板4:医务人员满意度依然不高


通报显示,二级医院医务人员满意度为76.13分,与2019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相比之下,医务人员在同级同事关系方面满意程度较高,在薪酬福利、工作内容与环境方面满意程度相对较低。这一点,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有所不同,三级医院员工中,反映劳动强度较高、工作负担重的比例相对较高。分群体看,护士和初级职称人员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上述两个群体中,认为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的比例较高。


短板5:亏损面大幅度上升


通报显示,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一方面,二级公立医院救治能力和临床诊疗过程管理水平仍在不断提升。主要表现有:2020年,住院患者中实施微创手术和三级手术的患者数量进一步增加,总体病例组合指数(CMI值)相当于2019年的1.06倍,反映出二级公立医院收治患者的疾病疑难复杂程度有所提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为0.032%,与2019年相比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医疗盈余的普遍减少,与医院为确保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同步开展,加大防控投入、运行成本增加等因素有关。约四成医院出现亏损情况,亏损医院的比例较2019年增加16.75个百分点,在亏损医院中,7.51%的二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100%,49.53%的二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50%。2020年,二级公立医院长短期借款类债务占负债总额的比为29.22%,较2019年有所增加,长短期借款债务风险增大,运营风险较高。


这一点,三级医院也类似。2020年,全国20个省份医疗盈余为负,占比62.5%,较2019年增加56.25个百分点;753家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为负,占比43.5%,较2019年增加25.89个百分点。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0.6%,较2019年下降3.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二三级医院普遍陷入生存困境,这也是为什么在2022年医改文件中提出要帮助因疫情陷入困难的医疗机构脱困的原因。(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