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医院管理如何创新?2023上海春季医交会圆满召开!
2023年春季的上海,一场年度盛会拉开了帷幕。
4月22-23日,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上海市卫生和发展研究中心指导,看医界传媒、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主办,海尔产业金融战略合作的2023上海(春季)医交会暨2023全国医院运营管理创新大会、第六届全国医交会在上海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多地的名医、名院、名企共聚上海,共襄盛会。
现代医院管理创新看这里
“社会办医路在何方?每一个投资人和管理者都应当正视行业问题,不能被医疗机构的数量冲昏头脑。”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在致辞中表示,社会办医行业离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距离。
因此,围绕今年全国社会办医的工作重点提出,以推动国家行业评价、商业健康保险、国际医疗旅游、临床重点专科及特色优势专科的行业评审等“五驾马车”为驱动力,推动社会办医迈向高层次发展。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也表示,社会办医院发展到今天,虽然已经在数量上超过公立医院,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着信任缺失、人才竞争、管理滞后、监管强化等诸多挑战。
未来如何“痛定思痛”,加强自身的管理,打造医生、技术、设备、服务等硬核能力,才是民营医院的“护城河”,更是“敲门砖”。如何打造高品质医疗服务,成为行业与社会认可的品牌医疗,无一不考验着医院管理者的智慧,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运营创新,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就需要打开思路,与优秀同行多多交流,共同探索。
医保监管趋严,考验医院管理
医保基金不仅是医疗保障事业,也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原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副司长段政明围绕新时期医保基金监管趋势作了详细解读。他强调,社会办医行业要充分认识到医疗保障基金监管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时也要依法依规开展监督检查。
保障医保基金安全是各级医疗保障部门的首要责任。在医保基金监管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全国智能监控体系、建立信用监管制度、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建立部门内部协作制度以及建立社会监督制度。
医院当前面临的五大医保改革问题主要是集采、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制度改革、飞检以及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知名医改专家徐毓才重点围绕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了县级、地市级医院该如何应对医保改革。
他认为,医疗机构应该坚持合理用药,重点做好复杂型项目的价格调研评估并提供报价建议;日常工作中应当注意规范诊疗,努力避免主动引发“飞检启动”;同时,要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增加服务功能,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门诊就医需求;提高认识,积极主动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确保医保、医院和医生能高效协同起来。
医学人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这张图是零号病例的发现地,这张图是运送隔离人员的敞篷马车,这是从中东铁路拉来的收治隔离人员的大量列车……”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陇院区)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史与百年名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震在大会现场分享了他有幸收藏的一本摄影集,这本摄影集记录的是100多年前伍连德教授带领医护们消灭东北鼠疫的故事。
作为一名医学史研究专家,杨震教授从他收藏的种种历史材料中向大家介绍了包括防疫、医院制度建设、医疗服务模式创立等在内的诸多故事。在他看来,历史是一笔丰厚的宝藏,一个医院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一个学科的发展。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故事,不是为了从中寻找危机,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社会办医行业不能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更要从前人发展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主任顾静文重点探讨了新时代国际医疗服务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国际医疗服务是具有国际化要求和特征的高品质医疗,其服务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就医体验和健康保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疾病诊疗、健康管理、预防接种、跨文化医护服务、跨境医疗转运,同时涉及国际医疗机构运营与管理、国际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远程医疗和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
基于外籍住院患者就医现状调查,她针对性提出了国际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首先,树立以质量和效益为价值取向的新型发展理念;其次,构建“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国际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第三,优化资源配置,健全管理体系,同时建设完善的学科品牌和人才培养体系。
新时期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社会办医的发展离不开精准的科学定位、优秀的人才队伍以及一流的医疗设备,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文化体系,树立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所长、上海健康医学院产学合作处处长张苏华基于课题调研,通过对三博脑科医院、天佑医院及温州康宁医院等社会办医典型案例,探讨了医教研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具体发展路径。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刘卫东对现代医院管理创新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认为医生集团与平台型医院合作业态是促进双方快速发展的手段之一,其中特别提到,年报是医院管理者肩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管理者发现管理漏洞的关键手段。他认为,医院管理创新可以吸收先进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由医院管理者不断探索而成,每一条医院管理举措要做到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要简单易行。同时,也要发挥行业协会在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国家政策要求推进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但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旧处于业务信息化普及率低、业务系统集成度差的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总会计师刘雅娟通过对新华医院运营数据中心(ODR)建立过程的介绍及运营成果的展示,详细阐述了精益智慧管理如何助推现代医院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个在健康行业拥有30多年实践经验的管理者,联新国际医疗集团上海禾新医院执行院长黄文碧就现代医院人才探索与创新实践展开了精彩分享。她认为,医疗行业已从传统服务模式转向健康服务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生命周期健康和疾病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管理者回归人才管理本质,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在她看来,谈及人才不应是管理而是合作,管理者应当及时转变人才管理理念。
做品牌医疗的探索者
品牌医疗机构的打造是社会办医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品牌探索的先行者,有哪些先进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同道?一批来自业界的专家在会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海尔为什么要做大健康?因为我们一贯的理念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随着经济发展,用户的需求已经从关注生活质量转变为关注生命质量。“盈康一生医疗服务CEO马安捷以“聚焦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物联网医疗生态品牌”为题,围绕产业布局、战略目标及肿瘤专科诊疗的创新实践展开了细致分享。合肥京东方医院院长何仿围绕京东方数字化智慧医院建设实践与成效,探讨数字化技术如何助力现代医院运营管理升级。
德弘资本董事总经理、美华沃德医疗集团董事长兼CEO王玮以投资人和医院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分别介绍了德弘资本为何关注非公医疗赛道以及美华沃德医疗集团的核心发展思路;北京和睦家京北妇儿医院院长刘薇从信息化建设、健康管理模式探索、质量安全文化建立和打造可持续发展人才梯队四个方面介绍了和睦家医疗管理创新与实践;树兰医疗集团副总裁王笑莉基于高品质医疗机构发展要求,详细分享了树兰集团与商业保险的合作探索及实践。
医疗机构发展的困境应当如何破局?围绕这一话题,北京明德医院经营管理委员会委员兼人事行政总监高玉卓分享了北京明德医院高品质医疗机构的共享医生实践;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副院长孙伟分享了冬雷脑科的人才战略和360绩效管理策略;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结算中心负责人骆文从按医院属性使用的价格体系、我国医保与美国CPT收费项目比较等角度详细介绍了社会办医价格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方赋能助力社会办医新发展
随着整体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和社会办医的深入,来自各方面的力量正在形成合力,变革着社会办医疗行业的生态格局,诸多第三方医疗赋能品牌成为助力医生办医的有力武器。会上,有多家来自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人士分享了其如何助力医疗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海尔产业金融医疗事业部总经理井光超分享了海尔产业金融参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脉络,据其介绍,2019年开始,已在青少年眼科、耳鼻喉、康复方向与十几家县级医院进行专科建设合作。
医信通联合创始人吕洋重点介绍了公司如何依托线上直采商城,打造一站式科室解决方案,精准高效地满足医院多样化采购需求;骨卫士医疗集团董事、CEO李通主要介绍了骨卫士发展历程、骨科慢病连锁医院运营及集团未来战略发展规划;广东阿康集团互联网医院院长周国亮分享了阿康云医作为一个数字建设与运营的综合服务商,如何推动传统医药与医疗企业向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发展。
用友薪福社高级财税专家王志泉从民营医疗机构面临的挑战、医生收入类型及纳税义务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金税四期下,民营医疗机构应该如何实现降本增效新增长;毕马威华北区生命科学与健康行业合伙人柴婧主要就医疗机构近期资本市场观察及财务审计合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原爱尔眼科医疗集团营销总监CMO、力泰咨询创始人郭子毅围绕何为AI2.0、AI2.0与医疗的关系、AI2.0的赋能场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AI2.0如何赋能医院运营与服务。
据了解,在4月22日2023上海(春季)医交会全国医院运营管理创新大会举办的同时,还同步开设了2023中国(上海)泌尿专科创新发展论坛、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超声医学分会换届大会暨第二届超声医学分会学术交流大会、第二届浦江论坛暨2023年上海老年护理分会年会。
4月23日,2023中国日间手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举办的同时,还同步举行了2023中国医疗技术合作(春季)交流大会、徐汇区医学会医院管理专委会学术活动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
同时,大会还同步设置了品牌医疗机构展区、品牌医疗赋能展区及医交所技术合作对接专区。近百家品牌医疗展商与千余名参会嘉宾进行交流,洽谈合作。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