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三甲医院开设教学门诊了
一上午仅挂6个号,不加号!
浙大儿院教学门诊来了
9月22日,浙江大学附属医学院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在其官微发布消息称,浙大儿院教学门诊已上线。
据悉,该门诊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独立接诊,在儿科专家指导监督下进行规范的门诊诊疗活动的教学型门诊。教学门诊的专家是教学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同时实行轮班制,由目前开通专业的科室专家轮流坐镇把关。
区别于普通门诊,教学门诊不仅改变了老师在前面看诊、学生在后面学习的传统门诊教学模式,还延长了患者的就诊时间。
据介绍,浙大儿院的教学门诊一上午限号6个,不加号并且免挂号费。教学门诊可接诊儿科的常见病,目前开通专业包括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感染科、血液科、超声科等,儿外科不久也即将开通。
浙大儿院称,通过这种形式的临床教学既可以提高住院医师的知识和经验,也会为他们今后面对真实的临床环境提供帮助。
据了解,浙大儿院是浙江省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医院,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医院官网显示,该院现运行滨江和湖滨两院区,核定床位1900张。作为首批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单位,浙大儿院拥有儿科领域全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22年门急诊量334万人次。
教学门诊作为培养和提高年轻医师临床诊疗能力的特殊医学课堂,据看医界了解,这种形式早已有之。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年1期的《建立以医学生为主体的普通内科教学门诊探讨》一文介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设置和发展医学生门诊教学和实习。
根据该文“摘要”,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从2008年开始,探索利用现有门诊资源建立以医学生为主体的主治医生督导式普通内科教学门诊。初步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不仅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内科疾病诊治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更能加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值得推广。
一批三甲医院开设教学门诊
实际上,自北京协和医院教学门诊探索开展以来,这一模式也逐渐得到了国内其他一些三甲医院的争相效仿,相继开展教学门诊工作。
以浙大儿院所在的浙江省为例,经看医界粗略梳理发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在内的多家三甲医院均上线了教学门诊。
“学生坐诊,老师坐镇”,也正逐步成为不少三甲医院教学门诊的标配。有的医院还推出挂号免费或只收取普通门诊就诊资费,甚至获得专家门诊的现场预约或下次就诊的优先加号权等优惠条件。
其中,据了解,从2023年6月1日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每周四/五下午举行内科教学门诊将持续到年底,由9个内科专业22位临床教授、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参与教学指导。这一举措旨在规范化培训年轻医生,并为他们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不止是浙江,在全国范围内,近年来其实已有多家三甲医院设立了教学门诊。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于今年6月推出了“看诊+上课”两不误的全科教学门诊。
据介绍,该门诊均由全科专业的住院医师在全科导师指导下联合坐诊,也就是一位资深专家(教授、顾问医生、副顾问医生、高级医生)带领一位或数位年轻医生,共同为患者看诊,每两周开放一次,每次上午只开放3-5个号源,从而保证看诊质量。
另外,包括江阴市人民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德阳市人民医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等在内的一批三甲医院也开展了教学门诊。
德阳市人民医院官微显示,德阳市人民医院全科教学门诊系2021年3月开诊,开诊两年来,共带教100余人。该门诊每两周开诊一次,由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学科高年资副主任医师联合坐诊,每位患者和医生大约有30分钟的沟通交流时间,为保证门诊质量,每半天门诊只有4个号源。
教学门诊、科研门诊助力医生终身学习
教学门诊不仅是教学医院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立的兼顾患者诊疗和住院医师教学的独立门诊,也是快速提升住院医师看诊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三甲医院开设教学门诊的举措,不少网友表示赞同,并表示“教学门诊太有必要了,值得推广,希望全国开展。这也是从另个方面提高医术的通道”。
实际上,医生作为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自身的天分、努力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缺少专家的有效指导以及科研成果的助力。同时,科研也是医院临床科室实现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抓手。
为了帮助医院医务人员提升科研水平,助推医院科研水平的发展,近年来,目前不少三甲医院相继开设了科研相关门诊。
像北京协和医院,2021年3月,该院就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称,北京协和科研门诊持续开诊,据悉,该门诊专家由22位协和方法学专家组成,为院内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开展免费咨询。
而此前,为提高自身的临床科研水平,中日友好医院、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等一批医院已经在探索科研门诊的开展形式,其中,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于2020年9月中旬成功开设了线上、线下临床科研门诊,以帮助医院临床科研人员进行研究设计、数据库建设、项目规范实施、数据分析、结果解读和文章撰写等。
2021年11月,深圳大学总医院科研门诊正式“开诊”。据悉,此次“科研门诊”借鉴专家门诊的预约就诊模式,就课题科学问题、研究方向等“疑难杂症”开展一对一咨询“问诊”,一经启动,6个专家号便被博士后、博士们一抢而空。
据了解,首次坐诊专家为美国纽约科学院国际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原主任徐长庆教授。据广州日报报道,挂到专家号的内分泌科王玉博士在谈及自身感受时表示,科研门诊对于科研新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而科研专家“坐诊”,也可以大大缓解“科研患者”的焦虑。
不论是教学门诊还是科研门诊,从部分已开设的医院看,主要集中在大型公立三甲医院,有业内人士认为,年轻医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相长,对医院的长久、持续性发展格外关键。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的背景下,着眼于医生的更好培养,三甲医院开设教学门诊将成为一大趋势。作为医生,要勇于抓住机遇,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实现真正的成长。(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