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生集团 文章正文

主委级专家成立消化内镜医生集团​

作者|宋爽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2024-02-21 09:57:19

据“看医界”获悉,日前,我国知名消化科专家、原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郑萍教授发起成立“郑萍消化内镜医生集团”。


从参与筹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消化科,到出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筹建一院南院消化科,再到组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消化科,郑萍教授的职业生涯可以说一直在“开疆拓土”。如今,从医40年的她并未选择慢下来,而是继续踏上创新探索之路:成立消化内镜医生集团,推动优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和服务模式的下沉。

上海“消化一姐”成长记:从阴差阳错到奉献一生


1978年,在南京下放做知青的郑萍得知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成功考取了医学院,并以优异成绩完成了五年学业。1983年7月,刚毕业的郑萍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成为一名住院医生。


在学习期间,郑萍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和努力,仅仅2个月后,她就被主任推荐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进修。郑萍回忆,当时正值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筹备成立之际,而仁济医院消化科在我国消化领域一直处于学科实力数一数二的领导地位。

在仁济医院学习期间,郑萍遇到了对她职业生涯中影响最大的导师——中国消化病学奠基人江绍基院士。郑萍回忆,当时江绍基院士已经不再带硕士研究生,她却凭实力破例成为了江绍基院士的“关门弟子”。


毕业后,郑萍成功留在仁济医院工作,2002年,在仁济医院工作学习近20年的郑萍成功晋升主任医师,并参与筹建了仁济东院消化科。2004年,她被调往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任消化科常务副主任、内镜中心主任,主持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消化科的筹建和发展。2013年,郑萍又前往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医学部任常务副主任,组建了东方医院南院消化科、普外科、内镜中心。

郑萍开疆拓土的经历看似顺风顺水,但在当时年轻的她看来,命运似乎总是和自己“开玩笑”:她高考时想学的是其实是理工科,却被分到了医学院,她在大学期间主修的也不是消化,而是免疫学科。


命运的安排看似阴差阳错,实际上却是殊途同归,后来郑萍才发现,消化道其实就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而她在临床中与患者感同身受所建立的羁绊,更是让她深深爱上了医生这个职业,并愿为此奉献一生。

医患情感羁绊,引发对医疗模式的思考


或许是女性的特性使然,郑萍的身上多了一份韧性和与患者的情感共鸣。她回忆道,当年作为一个外地女孩,孤身来到上海求学,如今她在上海有了很多知心朋友,这其中大多是她曾经的患者和家属。至今,她还记得大学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话:如果患者不信任你,可能出门就把你开的药给扔了。在往后漫长的工作过程中,郑萍与患者之间的建立了难得的感情羁绊。


也正是因为这份羁绊和共鸣,她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生只管看病,患者也只有在生病时才会想起要找医生,这样的模式是对的吗?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肿瘤发病前十名的病种中,胃癌、结肠癌、食管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一直位居前几位。资料显示,消化道肿瘤早期是没有症状的,但治愈率很高,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是晚期甚至已经扩散,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只能回天乏术。


据郑萍回忆,几十年前,她遇到过一名胃镜检查怀疑是恶性肿瘤的患者,当时胃镜报告上明确标注了异常,但活检却没有取到病变位置,因此病理显示为癌前病变。由于患者缺乏医疗常识,没有及时复诊和随访,半年后再来医院,胃部肿瘤已经扩散。


而另一件事更让她悔恨至今。几年前,一位朋友的母亲因为肠道肿瘤找郑萍开刀,考虑到因为饮食习惯等原因,肠癌具有家族聚集性,手术成功后她建议朋友自己也去做个肠镜检查,结果真的查出了肠道息肉。但郑萍不知道这位朋友还有个弟弟,几年后,朋友的弟弟查出了结肠癌晚期。更令人唏嘘的是,这对兄弟俩都是医生,但在胃肠道肿瘤面前,医者却不能自医。


“我有这么好的医疗知识和资源,却连自己身边的人都帮不上”,多年后回忆起这些经历,郑萍依然痛心疾首,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让她意识到: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生死攸关。


建立消化疾病早筛体系:“愿做上医,不做名医”


郑萍曾说自己很喜欢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唤醒大众对消化系统癌症早筛、早诊、早治的意识。


早在1997年,郑萍在日本学习考察时就发现,日本的全民健诊体系里胃肠镜是40岁以上人群的必查项目,因此日本中晚期胃癌的发病率很低,在确诊胃肠道癌症的人群中,将近90%都是早期,晚期癌症的发病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如果按照日本的标准,我国还有超过三分之二应该做消化道疾病早筛的人群从未做过胃肠镜类的检查。


基于以上种种经历,郑萍决心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的早癌的筛查和宣教,并于2015年成立了健康管理公司。

郑萍表示,很多人每年都做体检,但对检查报告的分析和对高危人群的针对性筛查依然是很缺乏的:该查的没查,不必要的重复项目却每次都做。她想为高危人群制定针对性、有特色的健康管理规划,做老百姓的健康规划师:“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完全预防肿瘤的发生,但我希望身边的人能够早诊早治,降低消化道晚期肿瘤的发生率。”


郑萍有一句人生格言:“我愿为你做上医生,不为自己做名医”。尽管那时候她已经是消化界知名专家,被同行亲切地叫做“大姐”,但在她看来,自己是否成为名医不重要,她更愿意为他人成为“上医”。


甘当绿叶!成立消化内镜医生集团


2018年,郑萍成立了自己的综合门诊部,为患者进行早癌筛查,虽然门诊部运营的不错,但郑萍始终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实现普及消化道疾病早筛早防的理想,她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更大的平台。于是,她心中萌发了汇集消化科医生同道们一起实现理想的想法,郑萍消化内镜医生集团应运而生。

郑萍和她的学生们,也是医生集团的“初创班底”


值得一提的是,郑萍消化内镜医生集团是由郑萍和她的学生组成的,这也承载着她的一个梦想:实现导师江绍基院士未完成的夙愿——建立消化病医院。


对于建立医生集团,郑萍其实是很谨慎的,因为她深知创业不是单打独斗,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她表示,专家们都想做红花(名医),没人想做绿叶,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能春满园,她想做的就是搭建一个汇聚消化专科医生的平台,大家一起不忘初心,坚持匠心,将消化道疾病的早筛预防体系推广至全国各地的基层。


作为消化科“大姐”,郑萍曾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常务理事,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对于早已桃李满天下的她来说,如今更看重的是对“上医”的培养。

郑萍向“看医界”表示:“我们不仅需要技术高超的名医,更需要扎根基层防治未病的上医”,郑萍希望更多同仁加入消化道肿瘤早筛早诊早治体系的建立,促进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在消化道疾病防治上的合作与链接,公立携手私立,从“大手拉小手”变成“左手牵右手”,提高消化道疾病的治愈率,提高平均寿命,促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从体制内的“消化一姐”到如今再次踏上创业路,郑萍也算尝尽了酸甜苦辣。“不忘初心,坚持匠心”是她的座右铭,未来的医生集团之路也是如此。踏上梦想实现之旅,郑萍又为自己树立了新目标——建立属于医生集团的高质量研究型消化病专科医院,为了这个“医院梦”,她愿意再次走出来,并为此奉献一生。(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