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 文章正文

暴力伤医事件再发,一位普通医生的内心自白

作者|沈玉芹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2024-07-22 09:36:21

是夜,我依旧在医院忙碌不停:处理了2位车祸外伤患者,急诊缝合并收入院;1位眩晕患者收入院;为2人门诊取鱼刺;诊治2位儿童中耳炎患者;还有2位鼻出血患者,其中1人在门诊治疗,1人住院行鼻内镜探查止血。


周六,医院上午正常上班,周日休息日不安排择期手术。为节省患者住院时间,科里安排周日新入院的5位待手术病人的手术都在周六进行,于是周六的接台手术一直持续到中午14点才下班。终于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休息,却被住院患者急促的电话吵醒,之后便再也无法入睡。


拿起手机,满屏都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晟医生的噩耗。李晟医生在门诊诊疗时遭男子持刀伤害,伤势极其严重,虽医院全力救治,仍于2024年7月19日21时许不幸离世,我内心五味杂陈。


回忆上班这么多年,我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上班15年未请过1天假。哺乳期仍在病房值班管理患者;哺乳时间到了手术未结束,继续坚持;孩子和老人同时生病,一边陪护一边值班都没有请假;因为夜班多每天常规吃着艾司唑仑和奥美拉唑,导致喷射性呕吐吓跑正在给手术签字的患者……


每天看着镜子里自己凌乱的头发、油光的面容和深深的黑眼圈,我感觉到些许疲惫,但想到刚刚收到一位出现心脏骤停的喉癌患者家属的感谢信,又有些成就感和欣慰。这位患者术后因为无法接受鼻饲饮食和气管切开的现实而绝食,我和团队不分昼夜的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24小时坚守,患者术后10天顺利出院,这封感谢信令我热泪盈眶。


在外人看来,医生们在医院都是光鲜亮丽的,但只有我们自己才清楚,那只是美丽的假象而已。


和李晟医生一样,我们很多同仁都是家庭的顶梁柱,没了我们,家庭便如同失去支柱的大厦,瞬间崩塌。而医生有时甚至自身的安全都难以保障。


李晟医生尽职尽责,他医术精湛,对待患者总是耐心细致,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他始终怀着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坚守在医疗岗位上,却遭此横祸,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更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有人或许会问:一个医生能拯救多少人?那些丧心病狂之人,竟如此轻易地伤害了一位救人无数的医生,无疑间接损害了无数患者的希望。医生本怀着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却被无情地剥夺了继续奉献的机会。


医生并非万能,医学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医生竭尽全力,结果也未必尽如人意,这并非他们的过错。倘若患者在病重末期都将过错归咎于医生,进而导致医生的流失,那么最终将无医可寻。


医患关系犹如在狂风暴雨中艰难前行的船只,医生和患者应当携手成为舵手,共同驶向健康的彼岸。大多数医生怀着仁慈之心治病救人,期盼患者康复,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而心情焦躁,这可以理解,但绝不能以此作为伤害医生的借口。


患者走进医院,面对病痛产生焦虑和恐惧是人之常情,但不应将这种情绪转化为对医生的指责和攻击。医生们日夜操劳,为拯救生命付出巨大的努力,牺牲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只为给患者带来希望。


尊重医生,实则是为我们的健康和未来保驾护航。“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医患之间,应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积极配合治疗,医生要秉持职业道德,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照顾。


李晟医生的遭遇如同巨石压心,令人难以承受。杀医事件的发生,让医生如何有信心坚守岗位?若不从根源进行处理,医生将整日提心吊胆,又何谈医疗质量的提升?很多人认为病一定能治好,治不好就是医生的问题,他们却不知许多疾病根本无法根治。好医生被误解和伤害,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同时,也希望社会舆论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避免对个别医疗事件过度渲染和片面解读,以免加剧公众对医生群体的误解。(本文为作者投稿。)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