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三级医院开工9年未开业,原因曝光
开工9年,大型三级医院仍未开业,原因曝光
一家大型公立三级儿童医院,9年前开工建设,原计划于3年前开业,但如今仍无音讯,发生了什么?最近半个月以来,A股上市公司黑芝麻(000716)连续发布了数则公告,牵扯出了南宁市儿童医院的建设往事。
公开资料显示,南宁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于2013年9月立项,2015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建设,2016年10月主体建设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7.5亿元,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配备500张床位,医院又名南宁市妇产医院。
当时的建设规划是,预计2018年主体工程封顶,2020年初实现开业。然而,2021年完成内部装修后,医院却迟迟未能投入使用,从装修完工至今过去3年,医院开业仍遥遥无期。
这一当初为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建设项目,因资金问题,如今成为烫手山芋。
企查查信息显示,南宁市儿童医院的大股东为广西广投国医投资有限公司,2020年,黑芝麻投资入股成为广投国医的大股东,并由此成为南宁儿童医院PPP项目社会资本方第一大股东。
说起黑芝麻,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恐怕是当年那则流传甚广的广告:伴随着“黑芝麻糊哎……”的吆喝声,腾腾升起的热气中,稚嫩的孩童喝完黑芝麻糊后嘴巴一擦的满足……对的,就是这个黑芝麻,主营为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一家食品集团几年前以PPP形式,参与了这一大型儿童医院的建设。
公告显示,黑芝麻为南宁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向广发银行南宁分行申请5.05亿元项目专用贷款,借款期限自2020年9月10日至2027年9月9日。黑芝麻做为医院建设项目的母公司,与项目公司及项目母公司分别对该笔借款提供担保。
(医院效果图)
2022年11月,广发银行南宁分行以南宁儿童医院违约为由,主张宣布上述贷款全部提前到期,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一审判决南宁儿童医院项目公司偿还广发银行南宁分行贷款本息共计约2.05亿元,并赔偿律师费4.5万元。如果其他股东偿还不了债务时,签了担保的黑芝麻,也将对债务承担偿还责任,赔偿广发银行。
黑芝麻不服一审判决,于2023年11月向广西高院提起上诉,目前二审判决未出。公告提示,上市公司南方黑芝麻2020年对外的担保没走流程,到了2024年才告知全体股东,对外披露。违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有可能将被冠以“ST”字样。
据了解,2022年11月,南宁市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南宁市儿童医院PPP项目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显示,南宁市儿童医院PPP项目存在多达12项问题。
最新消息显示,南宁市儿童医院或将被接管。前不久,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官方发布消息称,根据南宁市政府部署,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即将整体搬迁接管南宁市儿童医院、南宁市妇产医院。今年10月31日,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在官微中提到“将加快推进南宁市儿童医院的建设。”
一度红极一时,如今一地鸡毛
作为十年前红极一时的PPP合作模式,可以说,一些明星项目当时有多惊艳,如今就有多惊吓。
知名医改专家,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向看医界介绍,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同时,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
2014年,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医的趋势明显加强。尤其是举办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的探索在各地兴起,这种合作主要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和市场化运营管理的优势互补,此后,很多PPP项目上马,其中也不乏一些明星医院投建项目。
据看医界了解,2014年5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公告,医院拟开设床位1180张,总投资约12.6亿元。该PPP合作方为原上市公司神州长城,主营业务原为“工程施工”,2016年将“医疗健康产业”作为与“工程施工”并列为“未来两大战略发展方向”,通过PPP模式建设投资的医院数量颇多。如今神州长城已经从A股、B股黯然退市。
上市公司尚荣医疗也因PPP共建医院项目而陷入官司泥潭。2015年5月,尚荣全资子公司与地方政府签约,计划出资3.8亿元,与两家国有企业共同合办秦皇岛市广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花费3年时间创建“秦皇岛市广济医院”。
好景不长,2018年该项目就因出资问题陷入停工状态。2020年,公司被提起诉讼,认为尚荣医疗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工程施工进度缓慢,请求解散秦皇岛广济医管。2024年3月,尚荣医疗公告拍卖秦皇岛广济医院,这一计划出资3.8亿、3年建成三甲综合医院的明星医院项目,如今停工约7年,大半年被拍卖了五次,没卖掉不说,拍卖的价格还打了个对折,起拍价从1.17亿跌至5820万。
专家提醒:医院PPP项目风险
实际上,据《看医界》了解,早在2018年5月,财政部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规范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核查发现部分PPP示范项目存在进展缓慢、执行走样等问题,财政部对核查存在问题的173个示范项目分类进行处置。其中医疗卫生行业11个示范项目处置,包括3个项目被调出并退库,2个项目被调出,6个项目被要求限期整改。
对于这样的局面,原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曾发文认为,医院PPP用歪了。
廖新波分析,“财政部发文清理'执行走样和不规范'的PPP项目。什么是‘不规范’呢?其实我们并没有规范,尤其在医疗项目上,‘公私双方’都是向着营利方向走,含:挂牌经营。规范的PPP,是政府主导,非营利,长远性。在医疗领域,‘私’不可涉足‘公’的核心业务--医疗。”
徐毓才曾向“看医界”撰文分析,医院PPP项目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法律风险;二是政策风险,新医改十多年来,尽管政府对于社会资本办医一直坚持鼓励或支持的态度,这一大原则没变,但具体政策时有调整;三是运营风险,除了法律和政策风险之外,医院PPP项目的运营也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徐毓才表示,法律方面的风险主要在于2020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对于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医有了不一样的规制。
该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以政府资金、捐赠资产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设立为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向出资人、举办者分配或者变相分配收益。
第四十条规定,国家鼓励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与其他组织投资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这也就是说,之前医院PPP项目允许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合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不禁止设立非独立法人资质机构实际上是法律不允许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法律细则的完善,一批公立医院参与投资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纷纷出现公立医院退股潮。而未来,一批不合规的医院PPP项目,或许也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