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立医院“国考”结果出炉!
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2019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这是国家启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后的第一次。
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确定28条,国家监测指标21条
2019年12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号)。通知要求,2020年在全国启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各省(区、市)结合实际,逐步将辖区内二级公立医院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到2022年,建立较为完善的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二级公立医院全部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期待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引导二级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地见效,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为保障绩效考核的可比性和针对性,延续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综合考虑二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并结合二级公立医院信息化水平及管理实际,按照可操作、较稳定、可获得等原则精炼考核指标,最终确定28条指标构成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其中国家监测指标21条。
在医疗质量方面包括四项,其中功能定位包括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3条,均为国家监测指标,显然考核的目的是引导二级医院提高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避免与基层医疗机构抢病人;质量安全设置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2条指标,均为国家监测指标,考核目的在于提高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合理用药设置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5项,国家检测指标有1项,即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医疗服务设置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平均住院日、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与合格率3项,其中前两项为国家监测指标。
在运营效率方面,设置了收支结构和费用控制两项,其中收支结构包括医疗盈余率、资产负债率、人员经费占比、万元收入能耗占比、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6条指标,除最后一条外,其余均为国家监测指标;费用控制包括医疗收入增幅、次均费用增幅、次均药品费用增幅3条,均为国家监测指标。从国家监测指标占比看,国家开展二级医院绩效考核对医院运营管理比较重视。在持续发展设置了两项指标,一是人员结构,二是专科能力。人员结构包括医护比和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占比2条指标,均为国家监测指标;学科建设包括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和专科能力2条指标,专科能力为国家监测指标。
在满意度评价方面,设置两项指标,一个是患者满意度,一个是医务人员满意度,均为国家监测指标。
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薪酬福利、工作内容和环境最不满意
通报显示,参加本次绩效考核的,全国共3074家二级公立医院(含908家中医类二级公立医院),约占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总数的53%。在28项考核指标通报中,笔者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有以下五个指点。
一是实验室检验结果可比性和同质性较好,为同级医疗机构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了科学依据。通报显示,二级公立医院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的参加率中位数为85.37%,合格率中位数达93.55%。
二是医院电子病历等级较低,难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按病种付费需要。通报显示,参加考核的二级公立医院中,共有1843家医院参加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评价,参评率为85.09%,平均等级为2级,51.34%的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为2级及以下水平,尚不能实现医院内部门间数据交换。731家医院(占比为33.75%)达到3级及以上水平,可实现部门间数据交换的要求;105家达到4级水平,可实现全院信息共享,满足初级医疗决策支持;11家达到5级水平,可实现统一数据管理,满足中级医疗决策支持。
三是医疗收入占比较低,负债率较高,薪酬制度改革缺乏资金支持,期待政府财政投入责任落实,并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通报显示,2019年,二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占比为38.45%,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为29.56%,资产负债率为49.39%,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为125.31元。
参加考核的医院医疗盈余率为2.07%,有519家二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负数,亏损率为24.59%。在亏损医院中,3.22%的二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100%,40.60%的二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50%;在负债总额中,长短期借款类债务占比为26.59%。这一状况,对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形成了很大阻力,急需加速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四是县级医院实力明显优于城市二级公立医院,符合预期,提示城市二级公立医院必须积极主动转型。通报显示,与城市二级公立医院相比,旗县二级医院专科能力相对较优,科室设置的完整程度、诊疗疾病的覆盖范围、能够开展手术和操作的种类等均优于城市二级公立医院。
五是医务人员对薪酬福利、工作内容和环境最不满意。在满意度评价方面,参加考核的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为84.43分,住院患者满意度为89.32分,医务人员满意度为76.48分。门诊患者对“护士沟通”、“医生沟通”、“医务人员回应”的满意程度普遍较高,对挂号体验、环境与标识的满意程度相对较低;住院患者对医患沟通的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对环境与标识、膳食、出入院信息及手续的满意程度相对较低;医务人员对医院的满意度不如病人高,最不满意的是薪酬福利、工作内容和环境,反映出二级医院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低、工作负荷重,工作环境有待改善。提示二级公立医院在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和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中需着重加强。
不过以上分析并不包括中医类二级公立医院,数据主要来源于参加考核的2166家二级综合医院。
提升待遇、减轻负担和改善环境将成为医院管理者努力的方向
多年以来,医务人员对于自己的薪酬待遇、工作负荷和工作环境都不很满意。中国医师协会多次牵头组织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调查都有反映,尽管有逐步向好的趋势,但满意度依然比较低。2017年调查显示,71.6%的中国医生月工资不足8000元,54.4%的医生认为自己的薪酬与付出不匹配,46.4%的医生对未来没有信心。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认为,医疗行业人才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公立医院(执行事业单位统一的工资制度、工资政策和工资标准)现行工资制度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发展形势的要求。现行薪酬制度不符合医疗行业特点,不能体现知识价值,不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时,也不利于确立公立医院激励导向和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提出“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即“两个允许”)。不久前,人社部、卫健委、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适应我国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明确要规范多点执业政策并有序发展互联网诊疗,允许医务人员通过技术劳动取得合理报酬。加大对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充分落实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经费来源,提出要拓宽经费渠道,实际上最主要的就两点,一是向改革要,二是向管理要。向改革要,主要就是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而在工作内容和环境方面,作为管理者也应该切实重视,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积极改善执业环境,实施人文关怀,善待员工。
总之,目前二级公立医院面临着疫情、医保和内部经营管理多重压力,只有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方能迈过这道坎,因此,切实重视解决员工的烦心事也是助力医院发展的关键。这也是凝心聚力促改革、谋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