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 文章正文

二级以上医院都要新增一个科室!医防结合时代来了

饶书馨 看医界(ID:vistamed) 2022-03-17 09:41:53

近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的指导意见(试行)》,意见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设置独立的公共卫生科。


同时,意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医院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公共卫生工作列入医院重要业务工作,并作为医疗机构内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意见指出,医疗机构每年应定期组织临床医护人员开展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医院感染控制、生物安全、卫生应急管理等公共卫生知识技能的全员培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内科类专业医师在晋升副高职称前,需到县级以上疾控中心完成不少于3个月的公共卫生能力培训,提高临床医生重大传染病及时发现、快速预警、依法报告和有效应对能力。实施公共卫生医师专项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医师每年应参加不少于15天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报告能力进修培训,参加一次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各级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医师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


意见明确,医疗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前沿阵地。要建立医疗机构与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之间的信息推送和自动抓取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人群健康信息数据闭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促进医疗机构由疾病诊疗向全程健康管理转变。


还要加强医防协同监测,加强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协同监测,提高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评估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多点预警触发机制。开展疫情联合处置,对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等情况,医疗机构应第一时间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并及时提供样品,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联合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医疗救治、科学研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据了解,湖北省不是第一个做出如此要求的省份。近两年来,全国各地有多个省、市、自治区下发文件,采取类似举措,明确要求强化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在省内医疗机构设置独立的公共卫生科,履行相应职责。


2021年3月,海南省卫健委印发《关于做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设置和医师配备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全部设置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医师每万服务人口至少配备1名。


同年7月,江苏省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进二级以上医院设置公共卫生科的通知》,要求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在9月底前组建公共卫生科,统筹协调和负责医院内公共卫生工作。


2020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构建尊医重卫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设置或明确公共卫生科室,按规定配备公共卫生人员,把公共卫生人才配置、培养、使用等内容,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而更早之前的2012年,山东省卫生厅就要求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设置规范的公共卫生科,落实“预防为主”,促进医防结合,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和职能的发挥;河北省石家庄市在2015年出台意见,要求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设置公共卫生科,保障医院公共卫生工作顺利推进。


关于公卫体系的重要性,医卫界人士也在关注。就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姚树坤就提交了医防融合、提升基层公卫能力的提案。


姚树坤表示,基层医疗服务包括“医”和“防”两条线、“医”“防”均弱,二者融合形神不兼备,临床与公共卫生协同不畅,严重影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而在城市三级医院的过度专科化也已造成医疗服务困境。一方面,不利于青年医师培养;另一方面,多专科诊治造成用药过多、检查过度。更为重要的是医生忽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的全病程管理。


由于医防融合不紧密,医疗机构的公卫能力受限,在抗击新冠疫情两年有余的时间里,全国多地也曾屡次发生医疗机构内的院感事件,不仅医疗机构负责人受到处罚,有的更是造成了疫情蔓延的不良后果。


随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开始重视医疗机构的公卫职能,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医疗机构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更加游刃有余,保证疾病能够得到有效和及时的控制,也保证医院的其他科室能够尽量正常运转,给民众减少不必要的不便。(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