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保零容忍!医院因3000元被取消定点资格
最近,安徽通报了16起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案例。在这些案例中,有一个芜湖仁济医院骗保3000多元被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值得警惕。
打击骗保零容忍又一案例
2021年1月,芜湖市医保局在组织打击欺诈骗保“回头看”交叉互查时发现,芜湖仁济医院患者黄某主诊断为“脑梗塞”,但无近期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依据,病程记录中仅留存一份该病人2017年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头颅CT报告单复印件。
经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实,该报告单复印件与原件不一致。
经调查问询,确认芜湖仁济医院通过变造患者既往检查报告单,收治患者住院,骗取医保基金支出,涉及医保基金支出3461.16元。
芜湖市医疗保障局依据相关规定,责令该院退回骗取的医保基金3461.16元;给予该院行政罚款17305.8元;解除该院医保服务协议。
我们不确定这个“芜湖仁济医院”是不是“芜湖县仁济医院”。但据企查查显示,“芜湖县仁济医院”是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成立日期为2005年10月14日,所属行业为“卫生和社会工作”,注册地址为“安徽省芜湖市清水镇王旭集镇”,经营范围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预防保健科、医学影像科诊断、治疗”,目前处于“已吊销”状态。如果是同一家企业,可以肯定这家医院已经被注销。
医保基金监管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自2021年5月1日《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施行以来,我国医保基金就走上有法可依的监管轨道。
条例要求,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医药服务行为,促进行业规范和自我约束,引导依法、合理使用医疗保障基金。
定点医药机构通过下列方式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定点医药机构暂停相关责任部门6个月以上1年以下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直至由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解除服务协议;有执业资格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资格:
(一)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者虚假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串通他人虚开费用单据;
(二)伪造、变造、隐匿、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医学证明、会计凭证、电子信息等有关资料;
(三)虚构医药服务项目;
(四)其他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行为。
而芜湖仁济医院此案就是“变造医疗文书”骗取医保基金,尽管案值不大,但性质仍然属于“骗保”,因此理应得到顶格处理。
打击骗保零容忍不是说说而已
最近,有一家著名的公立三甲医院因通过串换、虚记骨科高值医用耗材,骗取医保基金2334万余元,目前被处罚金5900万余元,同时被暂停骨科8个月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骨科材料。还有太多的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医疗机构都因医保违规而遭受处罚。
从态势看,不管是大三甲,还是基层医疗机构,也不管是公立,还是民营医疗机构,只要违规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2022年3月31日,国家医保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召开2022年全国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指出,2021年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70.8万家,查处41.1万家,追回医保资金234亿元。医保、卫生健康部门共协助公安机关侦破诈骗医保基金犯罪案件2031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02余名,追缴涉案医保基金5.1亿元,侦破非法经营医保药品案件349起,涉案金额达15亿元;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专项问题线索212起。
会议要求,要深入准确把握当前基金监管面临的复杂形势,聚焦篡改检查检验结果、串换高值医用耗材等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强化协调联动,加强统筹指导,全面压实责任,持续加强能力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把打击欺诈骗保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这里,提醒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管理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医保基金监管的法律、法规、政策,认真履行医保服务协议,紧盯每年打击骗保重点,细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任务,不断规范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把医保基金用好,不管医院经营有多困难,切莫动医保基金的歪念头,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