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版防控方案出台!医疗机构任务依然很重
6月28日,就在八版方案印发(2021年5月11日)一年又一个多月后,九版防控方案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仔细阅读,尽管方案做出来一定的调整,但对于医疗机构来讲,疫情防控任务依然很重。
四方面调整利好“社会面”
一、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
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二、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
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中风险区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低风险区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三、完善疫情监测要求
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四、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明确不同人口规模区域核酸检测方案,针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综合疫情发生后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进行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医疗机构疫情防控任务依然很重
在疫情防控中,医疗机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到“早发现”,然后实施“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主要任务就是做好疫情监测,方法就是核酸采集、检测,病例转运、隔离、救治等,而从九版防控方案看,这方面有“新要求”,但任务依然很重。
一、在病例发现方面,仍然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流行病学史采集和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监测,一旦发现可疑患者及时开展实验室检测。与八版方案不同的是,九版方案要求“发现初筛阳性人员要遵从‘逢阳必报、逢阳即报’原则,在出具检测结果后2小时内进行初筛阳性报告”,经确诊后应在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要求“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治疗”,根据病程进展及时订正临床严重程度。这里要求“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治疗”,而不一概转至定点医院,实际上与3月份发布的九版诊疗方案一致,也就是对于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转至方舱医院,普通型和重症转至定点医院。
同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这一点与八版方案一致,不同的是提出“也可同步进行抗原检测”,目的是“尽早发现疫情”。
九版防控方案继续要求通过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人群等核酸检测、传染源追踪、流行病学调查、区域人群筛查等途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不同的是,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要求转运至方舱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而不再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
二、继续做好多渠道监测预警。
一是做好医疗机构就诊人员监测。九版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应当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和报告意识,对所有发热患者和其他无发热的可疑患者、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一要求与八版方案一致,同时提出“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对上述人员进行抗原检测”,这一点实际上给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了一个方便,也就是允许对前述人员实施抗原检测以替代核酸检测。
二是在风险职业人群监测方面频次加密,但人员范围作了相应调整。九版方案提出,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而八版方案要求是开展健康监测和每周全员核酸检测。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如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如出现本土疫情后,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增加核酸检测频次。八版方案要求是每周开展抽样核酸检测。
三是对于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监测,九版方案要求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人员,监管场所、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感染者后,应及时组织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或按照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八版方案要求本县(区)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后,对这些重点机构人员,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者,应及时到具有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
四是在药品监测方面,九版方案要求,出现本土疫情后,辖区药店应对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将信息推送辖区街道(社区)管理,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测,必要时可先开展一次抗原检测。但由于对“本土”是多大范围没确定,是省、市还是县没说清,所以对于这些药品的销售影响会很大,也将无形中增加核酸检测量。(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