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债务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有这些!
“估计不止一地啊!”辽宁某市卫健委答复政协委员的一则提案,引起社会对于公立医院债务情况的讨论,在看到该报道后,北京某高校公共管理学院一位副教授这样表示。
据澎湃新闻报道,日前,东北某市卫健委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坦言,全市财政收入受到较大冲击,形势紧张,既要确保按时还债、又要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维持正常运转都非常困难,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难以落实。
答复还透露,受疫情影响,防护物资费用大幅增加、医疗收入减少,公立医院债务水平急剧上升。
据报道,该市卫健委逐项答复时表示,近年来,尤其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政策扶持及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实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设、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应急卫生救治体系建设等,用于基础设施、医疗设备投入,尤其是今年两个县发生疫情,市财政更是投入了大量资金,阻止了疫情蔓延。同时,因全国持续不断的疫情影响,财政收入也受到较大冲击,形势紧张,既要确保按时还债、又要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维持正常运转都非常困难。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投入及大中型医疗设备购置需要巨额资金的保障,补偿机制更是难以落实。目前看,仅能在医疗机构履行一类公益机构职能时(如落实疫情防控任务等),一事一议,申请财政给予专项补助。
该市卫健委还表示,2020年以来公立医院债务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医院债务攀升主要受疫情影响,防护物资费用大幅增加、医疗收入减少,尤其我市今年的疫情,给公立医院正常运行造成了巨大影响,债务水平急剧上升。公立医院债务居高的主要原因,还与公立医院自身债务管理有直接关系,远超过自身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源源不断的各类医疗设备投入、薪酬绩效不合理、跑冒滴漏等也是推动债务高筑主要原因。公立医院应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公立医院举债建设的有关规定,强化举债建设和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管控。我市将参照省属医院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市属医院日常借入的周转负债,充分论证,做好偿债风险可行性研究。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该市出现了两轮散发疫情,2月8日,该市某县出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月28日0时至24时,另一县报告新增3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轻型)。
这一回复也引起行业人士对于公立医院债务话题的关注。据了解,近年来,一批二三级公立医院的债务情况不容乐观,出现经营危机的消息经常见于网络爆料,大多数是三四线城市、县城中的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
据行业媒体八点健闻报道,这些医院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多在小城市,极度依赖当地居民的医疗需求,多解决常见病,业务可替代性较大,但体量不大。
根据2020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通报的数据显示,全国约22.65%的三级公立医院出现收支结余为负数(即赤字);全国公立三级医院平均资产负债率高于40%,约三分之一的医院资产负债率大于50%。
上文提到的某市卫健委公告,公立医院出现债务问题除了疫情造成的影响,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即与公立医院自身债务管理有直接关系,远超过自身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源源不断的各类医疗设备投入、薪酬绩效不合理、跑冒滴漏等也是推动债务高筑主要原因。
前不久,财政部印发了一个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其中一例就是涉及公立医院举债建设的问题,据通报,信阳市某人民医院根据浉河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以采购药品为由向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阳分行贷款2.5亿元,用于支付应由财政预算安排的新院项目工程款,造成新增隐性债务。
“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当谨慎”,知名医改专家、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曾给出过这样的建议。
据了解,新医改以来,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方案指出,新医改要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方案要求,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指导意见提出,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各级政府要落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公共服务经费。指导意见要求,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公立医院优先配置国产医用设备。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超标准装修。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徐毓才认为,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举债建设屡禁不止,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很多地方大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着力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均衡布局和多院区,公立医院开始了新一轮大幅扩张趋势,动辄几千张病床,一个城市几万张病床的迅猛增加,必然形成大量新增债务。
“在经济形势‘超预期’情况下,必然会对投资风险加大管控力度,作为地方,对于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一定要合理规划,谨慎扩展,量力而行,特别是不宜举债建设,否则只能‘吃不了兜着走’。”徐毓才表示。
“过紧日子,对医药卫生行业来说,应该是个机会,从原来粗放式的发展真正转型到高质量发展,从浪费型医疗到价值医疗,从被动诊治到主动健康。对于各位更加应该是机会。”文首提到的北京某高校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这样表示。(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