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文章正文

中国首个“国际化”医院评审标准来了

整理|赵小桦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2022-09-26 10:14:09

深圳发布全国首个“国际版”医院评审标准


9月22日,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政府举行《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发布会,正式发布全国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并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推广应用。

图源:深圳特区报


作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据了解,该标准是由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按照“标准只升不降”的原则,历时近一年编制而成,并于2022年2月高分通过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的权威认证。


国际医疗质量协会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专门认证医疗评审机构的组织,被称为医疗评审机构的“考官”,全球共有60多家第三方医疗评审组织机构获得了ISQua EEA的认证。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小平介绍,《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融贯中西,是“三甲”标准的升级以及与国际标准的融合。


该标准分为3章(医院功能与任务、患者安全与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医院管理与运营),共186款评价条目,每款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和不适),每四年评审一次,强调持续改进。


据悉,国际标准(2021版)不仅关注医疗风险管理,还关注运营、策略、财务等非医疗风险的管理,更加强化事前主动预防管理。同时加入了澳大利亚ACHS等国际标准关于“公开披露”的要求。


对于该标准的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标志着我国医院评审认证工作国际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也必将对推动国际医院评审认证事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从参评“境外认证”到“国产标准”出炉


医院评审作为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已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就中国而言,自1989年我国出台文件启动医院分级管理与医院评审工作以来,至今,我国医院评审工作也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历史。


放眼国际,美国是全球最早开展医院评审评价的国家,最权威的就是1914年建立的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众所周知的JCI就是该委员会制定的国际版评审标准的简称。


据悉,JCI认证进入到我国较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就在那一年,广东祈福医院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JCI认证的医院,200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顺利过审,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通过国际医院评审(JCI)的公立医院。


此后10年内,JCI一直未完全打开中国市场。直到2016年,中国医院开始迎来认证热潮。截至2018年7月,中国内地有100家医院通过美国JCI认证,其中公立医院49家。


众所周知,医院评审认证不仅关乎医疗质量及安全标准,还是国际医疗保险认可支付的依据。随着中国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出于与境外医院开展业务交流、接受国际商业保险支付等需要,很多医院也渴望获得“国际版”的高水平医疗标准认证。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除了美国JCI外,以往国内不少医院还会主动参加澳大利亚ACHS等国际认证。然而,在前些年,公立医院参与境外评审的现象一度被“叫停”。


2019年7月,在厦门举行的CHIMA2019医院信息领导力论坛上,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讨论智慧医院建设时就明确提到,不允许公立医院参加由境外第三方组织的任何评价工作。这一说法在当时也被外界视为风向标。


关于限制的原因,据悉,是出于大数据时代,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保障我国医疗大数据的安全。


而在更早期,看医界还注意到,2017年曾有委员建议限制公立医院参加JCI评审,建议严格限制县级公立医院参与JCI等国外认证机构的评审活动,并建议出台国家评审规范。当时令业内不少人士直呼:公立医院参评JCI潮或将迎来转折。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虽然公立医院参评国外的评审认证之风一度被限制,但国家层面也没有放弃融入到“国际”潮流中去。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等均提出了深圳“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的改革任务。


2020年12月,深圳市确定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牵头,成立非营利性的第三方评审评价研究中心,即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汇聚国内外资深认证专家、融合国内评审实践、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拉开了医院评审标准国际化的帷幕。

此外,据深圳特区报报道,“国际标准(2021版)”系源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院两制”的成功实践。作为公立医院改革和深港医疗合作的先锋,当时港大深圳医院开业仅5年就相继通过了ACHS(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的国际认证和国内的三甲医院评审,成为“双认证”的医院。

通过对比,该院香港专家发现,国内的三甲评审标准完全可以在融入部分国外优秀做法的基础上获得国际认可,医院由此萌生了“三甲”国际化的想法,并得到了省、市及国家的支持。

如今,国际标准(2021版)落地,对我国的高水平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大三甲使用“国产标准”融入国际,可谓重大利好。公立医院与国际商保对接也有了新途径。


国际标准(2021版)评审认证已启动


据悉,在深圳,国际标准(2021版)评审认证目前已经启动,已开始首批评审员培训认证工作。深圳四家公立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均计划在近期率先参加评审。


不仅如此,深圳发布的首个“国际化”医院评审标准,对患者、医院,对区域医疗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就医院而言,可以促进商保衔接。尤其是公立医院可以直接获得国际商业保险机构的认可,使购买国际保险的客户直接“刷商业医保”,在通过“国际标准(2021版)”认证的医院便捷就医。


此外,焦雅辉也寄望深圳,继续加大改革探索力度,一方面积极探索应用标准开展认证工作,在提升大湾区医疗质量同质化的同时,为国内医疗机构参与国际医疗事务以及国际患者在国内接受优质医疗服务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不断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影响性,以大湾区为切入口将标准有序推进国际,为推动我国医院评审和医疗质量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做出更多贡献。


在不远的将来,以深圳为开端,或许将有更多的公立医院参加“国际标准(2021版)”评审,让更多医疗机构从中获益。


主要参考资料来源:深圳特区报等(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