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 文章正文

一批三甲医院增设夜间门诊、周末门诊

赵小桦 看医界(ID:vistamed) 2023-02-13 10:15:20

北京多家三甲医院设夜间门诊、周末门诊


“北京一些三甲医院已经在增加夜间门诊、周末门诊,增加上班时间和天数。”近日,有北京医生在微博上发文透露,前不久北京市卫健委印发的门诊服务管理规范,多家医院已经开始实施。

据看医界了解,1月28日,北京市卫健委印发了《北京市医疗机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管理规范》,其中明确,医疗机构应严格对专家出诊的管理,合理编排专家门诊上下午出诊单元数量,进一步提高专家门诊下午出诊比例。

更为重要的是,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晚间、周末、节假日开设知名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


在这则通知发布后,北京就有多家三甲医院开设了周末门诊和夜间门诊。自1月7日起,北京协和医院东单院区周末开放全天普通门诊和特需门诊,周末门诊覆盖大部分临床专科。其放射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等诊断相关科室以及门诊中心治疗室等也同步运行。


此外,北京儿童医院妇儿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平谷院区也相继开设了中医夜间门诊,出诊时间16时至21时不等。


而在此之前,2022年6月,北京市卫健委印发《2022年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同样将“鼓励开设黄昏门诊、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优化号源供给结构,引导患者错峰就诊”纳入了改善全市医疗服务计划之列。


在政策的鼓励推动下,包括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在内的三甲医院,陆续开设或增设周末门诊。其中,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在另外两个院区开设周末门诊的基础上,于去年8月起,在新龙泽院区开放周六全天门诊,至此,中医科三个院区已经全部开放周末门诊。


多地三甲医院开设晚间、周末门诊


实际上,不止是北京,目前全国多地三甲医院都开设了晚间门诊或周末门诊。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截至2022年9月,广州85%的三甲医院已开设儿科周末门诊,周末开诊的时长从半天至两个全天不等。而在34家纳入测评的三甲医院中,则有7家开设了夜间门诊,约占20%,涉及广医一院、广医二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南医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1月至7月半年时间,北京、上海、厦门、广州、深圳、西安等多地,就有超过12家三级以上医院相继开通“晚间门诊”。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3月,四川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夜间门诊开诊。彼时,该院院长还对外坦言,未来将计划增开妇产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群众需求量较大的专科夜间门诊,必要时开设部分专家门诊。真正实现由午间门诊、夜间门诊与无假日门诊共同组成的“5+2,白加黑,健康不打烊”的门诊服务模式。


追溯到更早期,浙江、天津等多所三甲医院也早早开始增加门诊时间。2021年5月3日,浙大一院继全面开放周六门诊后,再次全面开放周日门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从同年6月1日起全面开启专家“夜诊”和“周日普通门诊全覆盖”就医模式。


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三甲医院,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的三甲医院,实力水平在国内大多名列前茅,按说这类医院根本不缺患者,那么为何还要开设或增设夜间、周末门诊?


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向看医界表示,应该主要是为了满足患者需要,特别是有一些上班族,他们正常上班时间不能就诊,只能利用周末或晚间,同时也有利于病员分流,减轻白天医院流量。不过,无形中会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需要医院合理安排。在就医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主要还是分流。


徐毓才认为,也许与当前医疗市场竞争加剧也有关系,“尽管大医院不愁病人,但也要注意自身公众形象的塑造,如果别家医院开设了这些服务,而你们家没有,久而久之,也会留给大家一个不好的形象。”


激励措施不可少


门诊服务延时、延长,对患者来说,便捷了就医;对医院来说,可以起到削峰、错峰的作用;但对不少医务工作来说,可能就压力山大了,因为医生的休息时间很可能会大幅压缩,而薪酬不变或者变化不大。


对于“北京鼓励医疗机构晚间、周末开设专家和特需门诊”一事,不少网友表示支持的同时,就建议相应地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作为老百姓肯定支持,但想想现在的医生,也真不容易!”。

也有网友表示,这不是钱的问题,“本来周末一两个人值班,开特需门诊是不是忙了得加人?不增加医务人员的前提下开设周末门诊就是对医生耍流氓。”


据健康时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曾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增开夜间门诊,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开设夜门诊的同时,建议医院在后勤服务、人才评价等方面出台相应配套制度给上夜班的专家更多保障,给医生在绩效方面予以倾斜。医院会进一步增加夜间门诊量,以满足患者需求。


徐毓才也表示,专家门诊有利于外地病人诊治疑难杂症,寻求专家诊治的求医需要,缩短病人等待时间,更好发挥专家作用。但也需要医疗机构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给予动力。(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