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承包的公立医院因回收不及时,被卫健委点名通报了!
近日,怀化市纪委监察委发布了《中共怀化市卫健委党委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其中点名通报了“统筹县级公立医院租赁回收成效不佳问题”。
那么,这里提到的“公立医院租赁”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公立医院租赁”问题?它是否具有普遍性?在当下,又为什么会引起业界关注?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聊聊。
怀化市“公立医院租赁”到底是怎么回事?
《通报》指出,目前怀化市仍有3家公立医院:辰溪县中医院、溆浦县人民医院、麻阳县中医医院被私企承包,经营权未收回,该问题已经列入2023年怀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其中明确指出:
辰溪县卫健局与辰溪县华联医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商将于2023年3月中旬签订《解除<辰溪县中医院租赁经营合同书>协议书》,届时将收回中医院经营权。
溆浦县人民医院计划于4月底签订终止租赁经营协议,麻阳县中医医院计划2023年底前收回。
辰溪县中医院创于1958年,1987年医院转为全民所有制单位,更名为辰溪县中医医院。2013年被评审为二级甲等综合中医医院。
溆浦县人民医院建于1949年,迄今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国有公立三级综合医院。
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麻阳县城唯一一所二级公立医院。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怀化市已经有公立医院经营权被收回。
在辰溪县卫健局22年的工作总结中披露:
2022年3月10日,县委依法依规终止与辰溪县卓越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名湖南省博仁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的租赁合同,收回辰溪县人民医院经营权。
2022年3月14日,县人民政府正式解除县人民医院的租赁合同。
2022年3月17日,全面接管医院。
2022年4月12日,开展清产核资组和债权债务认定。
早在2003年3月13日,辰溪县人民医院就被滕树良(现任湖南省博仁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法人)承包租赁,租赁期为40年,截至去年已经承包了20年。
但在辰溪县人民医院被承包租赁期间,其涉及的各类问题十分突出:
在辰溪县卫健局22年的工作总结中,也表示:县级公立医院处置矛盾尖锐、遗留问题突出。县人民医院收回后遗留问题较多,融资经营、民间债务、科室外包、人员管理等问题牵涉面广。
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辰溪县人民医院涉及的相关法律诉讼高达百余起,其中涉及民间借贷纠纷、医药相关的买卖合同纠纷。包括拖欠多家大型医药公司药械货款,其中一起案件中,就被判支付湖南医药货款623.81万元及相关违约金。
为什么会出现“公立医院租赁”问题?
提起公立医院被租赁承包,实际上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意见》认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有利于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扩大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有利于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意见》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意见》指出,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改制范围。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制,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适度降低公立医院的比重,促进公立医院合理布局,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意见》还提出,要优先选择具有办医经验、社会信誉好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公立医院改制可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以及部分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先行试点,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出台相关办法。在改制过程中,要按照严格透明的程序和估价标准对公立医院资产进行评估,加强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制定改制单位职工安置办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不少地方开启了各式各样的公立医院“改制”风潮。
2011年前后,洛阳市实施了包括市中心医院在内的一批公立医院改制。
而比洛阳公立医院改制更具轰动的是宿迁。同样在政治强人推动下,宿迁所有公立医院全部改制。这一“动作”继而延续到了昆明市儿童医院和口腔医院改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随着这一定调,曾经有学者预言未来五到十年将迎来公立医院改制潮。
然而,公立医院改制却并没有沿着这条路顺畅走下去。
2017年12月21日,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恢复公益属性产权转让签字仪式举行,该医院正式从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回归公立医院序列。也标志着洛阳14家公立医院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在近6年后再度改回公立。
以“卖光”公立医院为特点的宿迁,在十年后又重新建起了公立医院。
就在这种风向变化中,尽管公立医院改制不断有遭遇“抵制”的风波掀起,但实际上公立医院和国企医院改制脚步从未停歇,一些在区域失去竞争力的公立医院,只能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谋求“重生”和发展,而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的国企医院更是被明文要求“剥离”。
2017年,国家六部委下发《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制移交和集中管理,并明确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四种路径:移交地方、关闭撤销、资源整合、重组改制。
2019年4月,上海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与锦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以现金出资的方式购买锦州市第二医院(原三级综合医院)51%的股权。
然而,在公立医院改制的过程中,质疑声从未停止。
2019年初,河南传出“叫停公立医院改制,已改制的医院要收回”的消息。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优化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发展”。显然,从剥离到优化,这份文件释放了国企办医将被赋予新的使命,进入新发展的信号。
不久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卫健委、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3个国家部委办局联合印发了《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支持由“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进行重组并购”。其中点名了通用医疗、华润医疗、国药集团三家央企以及山东、陕西的省级集团,更为重要的是预告了要“确保国企办医与政府办医享有同等待遇”。
当下“公立医院改制”为什么又会引起业界关注?
从上述关于公立医院改制的“简历”看,实际上似乎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然而,尽管目前到处都在大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然而困扰公立医院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况且,当下全国大部分公立医院仍然处在艰难之中。
根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印发的《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二级医院在“收支结构”评价中,有5个国家监测指标,分别为医疗盈余率、资产负债率、人员经费占比、万元收入能耗占比和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
2021年“国考”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度二级公立医院整体能力虽稳步增强,但部分二级公立医院仍存在内部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
具体来看,在能耗支出方面,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为126.89元,较2020年有所上升,且明显高于三级公立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90.53元),部分二级公立医院的万元能耗占比多年来一直位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在运营管理方面,仍有43.87%的医院出现了亏损情况。而且北方地区二级医院“收不抵支”情况更甚。与此同时,二级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也体现在医疗服务质量和能力以及医院管理水平上。不少地方公立医院运营艰难,一些地方已经降薪减薪。
当然,作为公立医院,按照政策,政府办医职能主要体现在行使举办权、发展权、重大事项决策权、资产收益权等四大权力。而如今,政府财政也非常吃紧,给予公立医院的投入往往力不从心。公立医院如何度过艰难时刻,也许又会让人们想起“改制”。这也许就是大家愈发关注此类新闻的原因,然而,经历过这么多,一切都今非昔比了,也许帮助公立医院走出困境的只能是自己,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和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两方面下功夫。(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