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诊所负责人被立案侦查!违规诊治发热病人
最近,三亚疫情爆发,海南封岛。由于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人员流动频繁,疫情外溢风险很大。就连一方净土——西藏也发现4名外来旅游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于是,全国疫情防控霎时又紧张起来。这一大势也必然促使各地疫情防控形势趋紧。
义乌两诊所负责人被公安机关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
8月7日,义乌市公安局“警情通报”就对两诊所负责人违规诊治发热病人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通报内容如下:
经查,郭某、范某分别经营的两家诊所在明知疫情防控期间,不得接诊发热患者的情况下,违规诊治发热病人。郭某、范某的行为造成疫情传播,已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诊所、药店等基层医疗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前哨站,务必发挥“哨点”作用,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守好疫情防控阵地。
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发挥疫情防控“哨点”作用?
一直以来,在疫情防控中,国家将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与发热门诊和医院急诊科共同确立为疫情防控“哨点”。疫情这些“哨点”就像发现疫情的眼睛一样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疫情的“蛛丝马迹”。
2020年12月2日,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设置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67号),要求以“可设尽设、布局合理、条件合格、工作规范”为原则,在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应当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并实现“哨点”功能,对全部发热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和血常规检查,不具备检测能力的,需通过与其他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的方式为发热患者提供检测服务。对于诊断不明确且不能排除传染病的患者,也应当及时报告,并对患者采取隔离措施,不得擅自允许其自行转院或离院。
2021年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基层司下发《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村卫生室人员接诊十须知>的函》,进一步明确了村卫生室具体如何做好“哨点”,即接诊十须知。
一 莫大意:时刻保持警惕,及时掌握返乡重点人员情况。
二 熟程序:熟练掌握疫情防控相关预案操作流程。
三 勤通风:做好村卫生室每日定时通风和环境消毒。
四 重防护: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规范穿脱工作服,做好手卫生和消毒,对工作服定期清洁消毒。
五 量体温:就诊人员戴口罩、测体温、健康码查验、1米线、不聚集。对不能自主提供健康码人员登记详细信息。
六 问症状:询问就诊人员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是否自行服用过退烧药。
七 查旅居:核问前14天旅居史和与中高风险地区、入境人员接触史;冷链物流工作经历或人员接触史;近期有无参加聚集活动,是否接触过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病例。
八 录信息:落实信息登记责任,准确记录就诊人员信息。
九 快报告:强化首诊责任,1小时内向乡镇卫生院报告可疑患者信息。不截留发热等可疑患者,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协调就近闭环转至上级发热门诊(诊室)。
十 严消毒:接诊发热或可疑患者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而且特别备注指出:本须知适用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低风险地区村卫生室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应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执行。医务室、诊所等机构人员可参照。
在此前一日,即1月14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接诊流程,落实预检分诊制度,科学设置预检分诊处,做好分诊工作;制定一般患者就诊流程、发热患者转运流程,遇到相应情况,按照流程有序办事。
随后,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公卫便函〔2021〕2号),提出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点”作用。要求各地要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兜住、兜实城乡社区防控“网底”。加快推进在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发热患者接诊处置流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完善包片联动机制,指导辖区内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详细询问和登记病史,有效提升早期识别能力,对发现的可疑情况尽快报告,确保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临床症状病例和疑似感染病例得到及时、规范处置。
一年后,2022年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再一次印发《关于做好春节期间城乡社区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22〕33号),再一次提出切实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点”作用,要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切实加强发热诊室(门诊、哨点)的规范管理,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规范发热患者接诊处置流程。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严格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村卫生室人员接诊十须知》,有效提升早期识别能力,对发现的可疑情况尽快报告。
不久前,针对奥密克戎印发的九版防控方案也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流行病学史采集和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监测,一旦发现可疑患者及时开展实验室检测,发现初筛阳性人员要遵从“逢阳必报、逢阳即报”原则,在出具检测结果后2小时内进行初筛阳性报告,经确诊后应在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治疗,根据病程进展及时订正临床严重程度。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也可同步进行抗原检测,尽早发现疫情。同时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应当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和报告意识,对所有发热患者和其他无发热的可疑患者、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对上述人员进行抗原检测。
这一系列“要求”都是对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做好“哨点”的具体要求,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对于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热可疑病例,基层医疗机构不能接诊,必须闭环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定点医疗机构。
什么是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0条指出,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指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
早在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明确,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基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而这一“决定”一直没变。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在具体行为方式上表现为下述四种情形:一是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的卫生标准的;二是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三是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感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四是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本罪必须以发生法定的危害危险,即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为必备构成要件。甲类传染病,就目前而言,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
基于本案,两诊所负责人实际上已经“违规诊治发热病人”,即属于“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情形,其行为可能“造成疫情传播”的巨大风险,故公安机关“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
如果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将会受到什么法律惩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二)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
(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四)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疫情形势下,基层医生及诊所负责人应该怎么确保安全?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因此,要真正做到“早发现”确实很难,即使按照“十须知”做到位,也未必就能够做到“早发现”,但现实情况是,即使再难,你也必须照章办事。
具体怎么做?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密切关注疫情信息。这里的密切关注疫情信息,既包括全国的疫情情况和疫情防控政策变化,掌握疫情防控最新的特点和措施,准确把握紧张度,也包括当地疫情防控的要求,因为追究你责任的永远是当地的政策。
二是熟练掌握疫情防控10须知并烂熟于心,落实于行。尽管疫情防不胜防,但做到10须知仍然是最基本的要求,这10须知有的是“保护”自己的,有的是发现“危险分子”的,都很重要,通常在疫情防控督查过程中,都可能成为你未做到位的“罪状”,比如你在接诊或在诊室没有戴口罩,没有进行规范手消毒,尽管没有造成“后果”,但仍然可能被处罚,因此建议你熟练掌握、烂熟于心、落实于行,一时一刻也不能放松。
三是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敏感性,必要时引入抗原检测。从目前情况看,要真的防住奥密克戎变异株,确实很难,但只要你还开门营业提供诊疗服务,你就必须努力做好,也就必须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敏感性,而这里的“敏感性”就是准确把握疫情形势,不能在严格时松懈,更不能放任不管。为了避免风险,做到早发现,建议按照《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对于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在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情况下一律开展抗原检测。
按照《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抗原检测阴性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予以对症治疗、嘱其居家观察,自就诊当日起连续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检测,避免社交活动,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抗原结果一直阴性、直至症状消失的,可不采取其他干预措施。抗原结果一旦阳性,阳性人员需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由社区(村镇)联系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将其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对于阳性人员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一并转运至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废物处置。(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