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文章正文

一家地产转型医疗的明星企业摘牌退市了

作者|肖湘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2023-06-13 10:14:33

顶着ST帽子在A股市场上挣扎了一年多后,宜华健康还是走到了退市这一步。


2023年6月9日,宜华健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000150,以下简称“宜华健康”)发布了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公告显示,6月2日,宜华健康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6月9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


曾经地产转型医疗的明星企业,背靠“潮汕资本教父”,从2014年高调进军医疗健康行业,到如今黯然退场,不到十年时间,宜华健康迎来了二级资本市场的谢幕。


转型医疗,买买买之后又卖"子"求生


“剥离地产彻底转型,打造医疗大健康龙头企业”、“冉冉升起的医疗大健康新星”……回顾当年证券市场媒体及评级机构对于宜华健康的转型大动作,这类评价并不罕见。


由于房产市场遇冷,不少房产上市公司瞄准了医疗健康的蓝海市场。据《看医界》了解,宜华健康也是房地产转型医疗健康领域的一支大军,2014年,营收、净利双双大跌的宜华地产(宜华健康前身)开始着手“卖房求医”的转型调整。


回顾宜华健康的转型历程发现,其剥离地产的动作有多决绝,并购医疗的动作就有多神速。


2015年1月,宜华健康完成对众安康的收购,进军医疗后勤管理及医疗专业工程领域,开启进军医疗的第一步,2015年2月9日,宜华地产正式更名为宜华健康。


转型医疗带来的资本追捧与市值攀升立竿见影。据《看医界》了解,2015年4月是宜华健康的高光时刻,在4月14日这一天,其历史市值达到最高点,高达236亿。


尝到了“甜头”后,2015年12月,宜华健康全部置出房地产业务,收购达孜赛勒康和爱奥乐,全面转向医院、诊疗中心、移动医疗设备、慢病管理等大健康管理领域,此后一路开启了“买买买”之路。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宜华健康仅用4个月就买下了5家医院,包括江阴百意中医医院、昆山长海医院、杭州养和医院、杭州慈养老年医院、杭州下城慈惠老年护理院。


不仅动作迅速,还出手“阔绰”,公开消息显示,2017年11月,宜华健康子公司达孜赛勒康以现金近8000万元获得和田新生医院51%股权;2017年12月,达孜赛勒康再次以现金2.8亿元收购余干县楚东医院有限公司60%的股权。


有分析称,在宜华健康的数十次的并购中,其中不乏高溢价的并购。例如,在收购达孜赛勒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爱奥乐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杭州养和医院有限公司和杭州慈养老年医院有限公司时,增值率就分别高达30倍、25倍、19倍和11倍。


高溢价、大手笔地并购医院,也使得宜华健康的资产负债率暴增。据悉,宜华健康2015年资产负债率为63%,2020年已增至95%,从地产向医疗健康转型5年来,宜华健康的业绩一直在下滑,仅2019年一年,就亏了十几亿。


据了解,2020年宜华健康的三季报再报亏损。在面临被ST的困局下,宜华健康开始卖“子”求生。


2020年10月8日,宜华健康发布两则公告称,将余干楚东医院60%的权益全部出让,其中16%转让给天津信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用于抵偿对天津信本与达孜赛勒康下属非营利性医院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之间的7550万元债务,并将剩余44%的股权变更至医院院长姜奕杨。


同时,将享有的和田新生医院全部权益的25.6%转让给天津信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用于抵偿对天津信本与达孜赛勒康下属非营利性医院三三四医院之间的3,990万元债务,并将剩余25.4%的股权变更至院长米吉提·阿不拉。


两次交易结束后,达孜赛勒康将不再持有以上两家医院任何股权。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断臂求生的宜华健康业绩仍在亏损。2021年上半年,宜华健康营业收入约6.92亿元,同比减少1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亏损约1.7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9.87%,每股收益为-0.1986元。


宜华健康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显示,公司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含托管)的医院共12家。管理的医疗床位近5000张、护理床位超过1800张;公司目前运营多个养老社区,覆盖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嘉兴、青岛、三亚等地。


数度挣扎:欲"卖身"国资,旗下医院转制


在陷入困境后,宜华健康也曾努力求生过。


2020年12月,宜华集团通过大宗交易向新里程健康转让所持宜华健康3511万股股份(占总股本4%)。而2021年1月,宜华健康公告宣布,宜华健康拟向新里程健康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2.63亿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0%,发行成功后,新里程健康持股比例将上升到26.15%,成为宜华健康的控股股东,而宜华集团则持股25.42%变更为第二大股东。


然而,2021年8月6日晚间,宜华健康发布公告,决定终止向具有国资背景的新里程健康非公开发行股份,与此同时,控股股东宜华集团与新里程健康此前签署的表决权委托协议亦宣告终止。


国资医疗集团尚未正式入场就撤场了,宜华健康还在做着其他的努力与尝试。


2022年4月7日,宜华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非营利性医院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已变更为营利性医院。


据了解,南昌三三四医院创建于1953年,2014年12月,医院正式揭牌“三级综合医院”。企查查信息显示,南昌三三四医院曾用名“江西仁济医院”。网络消息显示,南昌三三四医院是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所属的企业医院,2005年,南昌三三四医院从洪都集团主辅分离改制工作正式启动。但改制中的医院陷入了病源流失、后续发展资金不足等大多数企业医院当前普遍面临的困境中。


2015年,宜华健康(原名宜华地产)宣布全面转型医疗健康,2015年9月,宜华健康抛出重组预案,拟出售三家房地产子公司的同时,斥资20亿元收购爱奥乐和达孜赛勒康两家医疗服务公司各100%股权,扩充医疗健康业务版图。而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为达孜赛勒康下属非营利性医院。


宜华健康2020年年报中透露,其经营计划之一就是加速旗下非营利性医院改制为营利性医院的进程,积极与各旗下医院所在当地政府沟通,加快医保款的回流。


公告称,后续,医院有限公司取得相应的经营资格后,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纳入上市公司后,将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这些努力,仍没能挽回宜华健康的退市败局。2022年5月6日起,宜华健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宜华健康”变更为“*ST宜康”。顶着ST宜康的帽子苦苦挣扎了一年多后,宜华健康退市了。


实控人两家上市公司先后退市


有业内人士向看医界表示,宜华健康的退市,有着医疗服务资产证券化的天生不利因素,然而,宜华集团旗下另一上市公司宜华生活大额财务造假,或许是压垮宜华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1年2月,宜华健康实控人刘绍喜收到中国证监会的一纸调查通知书,公告称,刘绍喜涉嫌操纵证券市场。据悉,刘绍喜是宜华集团的掌门人,旗下拥有*ST宜生(600978.SH)、宜华健康等几家公司。


证监会调查显示,宜华健康的“兄弟公司”*ST宜生2016至2019年定期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定期报告造假金额累计超过400亿元。中国证监会表示,将依法从严追究相关主体违法责任。


高达400亿的财务造假,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爆雷”了,2021年3月15日晚,*ST宜生公告称,收到上交所《关于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宜华集团公司及掌门人财务造假带来的信誉隐忧,是融资合作能否继续极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当初引入国资医疗集团,却很快终止了合作。有业内人士分析,与此可能有不小的关系。


另一方面,值得玩味的是,虽然号称全面转型医疗健康,并一直突显其养老服务,但在宜华健康的报表中,医疗后勤服务一直是占比最高的主营业务。以2021年半年报为例,其医疗后勤服务收入比例为56.64%;医疗专业服务为30.73%,养老专业服务为8%。


即便如此,也并没有妨碍宜华健康一度在资本市场被热捧,2021年5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主要数据,有评论称老龄化预期下医美抗衰受期待,借着医美概念+养老概念,宜华健康曾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早在2014年还未更名时,宜华地产就已经搭上互联网医疗概念,2014年12月4日,宜华地产拟以1.2亿元的价格收购深圳友德医科技有限公司20%的股权。


有报道称,友德医曾被称为互联网医院“试水者”,还差点成为国内“互联网医院第一股”,也曾陷入了一系列纠纷:旗下医生四处投诉被“欠薪”,公司创始人被原东家告上法庭。


据《看医界》了解,宜华健康实控人刘绍喜,曾被称为“潮汕资本教父”。在资本运作方面,刘绍喜可谓高手。据悉,宜华地产前身是光电科技,早在2000年上市。2007年,ST光电面临退市风险,刘绍喜带着宜华地产借壳上市,将ST光电股票更名为宜华地产,又在2015年,将宜华地产更名为宜华健康。


在2019年《胡润百富榜》上,刘绍喜以75亿元身家位列531位。鲜为人知的是,刘绍喜与贾跃亭同为长江商学院同学,2016年乐视出现资金危机时,贾跃亭收到来自商学院同学的40亿元投资,他还专门发微博表示感谢,其中提到的同学,就有刘绍喜。


在ST宜生财务巨额造假案发后,刘绍喜被证监会罚款930万元,名震一方的“资本教父”被终身市场禁入。如今,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先后退市,起点极高却落到如此境地,可谓令人唏嘘。(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看医界Copyright ©看医界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020478号-2
上海医交会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503号